首頁 > 校園新聞
刊載張鏡湖董事長專題演講「中國的經濟發展」 陸生迴響大
    【2013/7/25】友善列印
張鏡湖董事長在7月24日於體育館八樓柏英廳舉行專題演講,以「中國的經濟發展」為題,向2013年暑期專班的大陸學生談論中國經濟的發展,獲得極大迴響。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張董事長的演講內容,特別全文刊登於網頁,提供全校師生參考詳閱。

1949年,中國人口五億四千一百萬,其中都市人口僅佔10.6%。新中國成立以後,農村地主土地被分劃。1958年至1962年,中國歷經最慘重的乾旱,哀鴻遍野,5,600萬人餓死。其後又經1966至1976前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動亂持續不已。毛澤東又提出鼓勵生育的政策。從1960年到1974年,十五年期間中國人口增加2億5,600萬,成長率之高,史無前例。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口增到9億6,200餘萬,但農產增加有限,糧食嚴重不足。

1949年建國以後,中國政府對科技研究的支持不遺餘力。1964年,中國在新疆核子試爆成功。1970年4月,錢學森領導的團隊發射「東風一號」。1964年,袁隆平領導的團隊開始研究「稻米品種改良」,1976年,育成高產、早熟、抗病蟲害的「雜交米」,並開始種植。這些世界級的成就和科技人才的持續培育,對後來的經濟發展有重大的貢獻。

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均生產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僅381元人民幣,約折合100餘美元(1985年始有官方匯率100美元兌换293.66元人民幣)。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每人每天所得低於一美元為赤貧(abject poverty),低於二美元為貧窮。

農林漁牧
產業分為三大類,第一產業包括農、林、漁、牧。第二產業為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商業、金融、房地産等。

1978年,第一產業占中國生產總值28.2%,2012年降至10%,而已開發國家僅約1%。中國耕地面積僅占世界8%。1978年,農作物面積中糧食作物高達80%,而世界平均為51%。當時中國主要糧食作物中,稻米最多、小麥次之,玉米第三。玉米為C4作物產量極高。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增加最快,2008年,已超過稻米。

1978年,中國灌溉面積4,490萬公頃占耕地30%,2011年增至6萬1,681萬公頃,占中國耕地面積50.7%,占世界農田灌溉總面積20.7%,僅略次於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1978年,中國肥料施用量僅884萬噸,2003年超越3,000萬噸,2011年達5,700萬噸,約占世界總量28%,居第一位。

由於育種、施肥、灌溉和其他技術的改進,玉米每公頃產量自1978年至2011年增加一倍以上。2010年,中國稻米和小麥在世界生產國中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的產量都居第一位。

1958年,中國提出「以糧為綱,毀林墾田」的政策,文化大革命時代又有一波毀林運動,使東北、四川、雲南等地森林破壞,土壤流失,中國森林覆蓋率僅10%左右。但自1998年以後,造林成效卓著,2010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增至20.4%。中國北方「三北防風林」自東北至新疆,對防止土地沙漠化頗有功效。南方則多經濟林,例如海南省的橡膠和廣西及雲南的松脂產量都快速增長。

2010年,中國肉類產量:豬肉5,170萬噸占世界47.3%,居第一位,牛肉655萬噸占世界10.0%居第三位,羊肉394萬噸占世界32.0%,居第一位。中國豬牛羊肉總產量占世界34.0%。

中國遠洋漁獲量1992年躍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占世界17.4%。內陸漁獲占21.2%,該年養殖漁產占世界總量63.0%。中國占世界捕獲與養殖漁產總量37.2%。

點閱人次: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