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永遠的華岡海洋 文大海洋系地質組學長
許世傑捨身救生 海研五號船難因公殉職
文/曾弘志(海洋系地質組66年畢,海研所68年畢)  攝影/華岡海洋同學會提供   【2014/10/21】友善列印
就在103年中華民國的國慶日,當鏡頭聚焦在空軍雷虎小組飛越華岡天際線、灑下艷彩之際,下一刻的新聞焦點,竟是哀悼一顆悄悄殞落的華岡海洋之星。許世傑學長,海洋系地質組79年畢業,因為在澎湖海域遭逢海研五號船難因公殉職,得年47歲,消息傳來讓昔日海洋系的師長同窗,心情沉痛難以言喻。

許世傑學長擔任失事的海研五號本航次研究團隊領隊,係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根據各媒體對事件當事人的訪問整理,可約略還原當時的場面。


勇者的背影

成大博士生鍾曉緯提及,「船要沉時大家都很慌,許世傑老師鎮靜地指揮,要認識的人儘量同一組,逃生時要隨時注意同組同伴不要失散。當海鷗直升機進行第一次吊掛,老師叫我先上去,船沉前老師還陪著大家抓緊欄杆,老師應該是最後一個離開海研五號」。

另一研究人員許家綸陳述:「船要沉時,所有人迅速往船頭移動,有的人沒把手可握,許世傑老師一邊引導,他還伸手把人一個一個拉過去,研究人員中,他最後一個離船的。」生死關頭,許世傑學長不顧自己安危,忙著指揮所有人穿救生衣,不讓學生掉海,還一邊點名,看看有誰還沒上救生艇,要大家快點逃命;在確認所有人都安全後自己才跳海,就是因為他在整個過程都保護著學生,因此體力衰竭而溺水罹難。

將許世傑學長從驚濤駭浪中救起的澎湖海巡隊小隊長蔡鈞佑回憶,「發現他在海面載浮載沉,好不容易救上船,只見他雙手環抱,意識不清,應該是已失溫。送抵醫院前一路幫他施做CPR,遺憾仍無法救回」。

中研院環變中心前主任劉紹臣表示,許世傑研究員在同事眼中是個「拚命三郎」。他是同批「博士後」人員中最早升上研究員;他和許世傑合作撰寫大氣懸浮微粒相關的研究,失去許世傑是中研院「非常大的損失」。

要了解事情的原委,也必須大致認識許學長的研究場域海研五號。這艘船是國科會(科技部前身)在民國97年由所轄國家實驗研究院,委託高雄市中信造船廠打造的研究船。船身造價高達新台幣14.6億元,具有遠洋及深海探勘等多功能,100年6月下水,101年8月啟用,102年1月正式出海運作。海研五號於103年3月方遠航至南海──我國國境之南曾母暗沙海域,該航次由台灣海洋大學名譽教授李昭興學長領隊。李教授為文化海洋學系第一屆學長,後來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學碩士、德州農工大學海洋地球物理學博士。

海研五號本航次(ORV1416) 的計畫為台灣海洋大學所執行之行政院環保署委辦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由台灣海洋大學、中研院、陽明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台灣檢驗科技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及颱洪中心所組成之探測團隊,排定在台灣北部及金馬海域進行為期8天探測作業。目的在對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與採樣、海水與沉積物採樣、海洋與大氣垂直剖面高空氣象及垂直拖網作業,以了解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概況及模擬其傳輸過程。原本要在9月間作業,惟前後受海鷗、鳳凰二個颱風影響,曾二度出海又返港避颱,第三度出航於103年10月9日自台南安平港出海,由中研院研究員許世傑博士領隊。

此次三度出航任務又因外海風浪過大,研究團隊決定103年10月10日提早返航。然而在折返途中,於澎湖龍門東方外海,失去動力、觸礁、擱淺,船隻右舷進水,進入船艙,導致船隻沈沒。由於係執行國家級海洋研究任務,事故發生時行政院江宜樺院長即指示負責處理船難的交通部成立跨部會緊急應變小組,專責救援及處理事故調查、善後事宜,成員包括內政部、國防部、交通部、科技部、衛福部、教育部、環保署、海巡署等所屬單位。由國家搜救指揮中心、空中勤務總隊、海軍與海巡署動員人力及機艦全力救援。

許世傑學長犧牲生命守護學生,在船身傾斜時,為了不讓學生掉海,躬身擋住他們。所有人員逃生後,自己卻體力不支,不幸溺水。也因為他的英勇,加上海巡人員和空軍海鷗直升機全力救援,43人得以怒海餘生,在船隻已無動力且觸礁進水的船難事故,將死傷降到最低。

學者的風範

許世傑學長十多年來發表過77篇論文,參與的研究團隊曾發現金門每年冬天懸浮微粒重金屬含量是台北的3倍,來源是大陸工業污染,居民罹患肺癌的風險70年內會提高10倍。許世傑學長今年3月才升任研究員。87年取得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他在台灣大學海洋研究碩士及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為文化海洋所系林斐然學長,林斐然學長在取得英國利物浦大學海洋地球化學博士後,回國任教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與許世傑學長亦師亦友;均專注於海洋性懸浮微粒研究領域,合作有東海(彭佳嶼)及南海(東沙)海域海洋性懸浮微粒之物理化學特性研究計畫。

許世傑學長取得台大海研所博士學位,待役前先在中研院環變中心擔任短期研究人員,役畢後陸續擔任該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特約博士後研究,95年擔任助研究員,99年升上副研究員後,短短4年,今年3月又再升等為研究員(詳如以下小檔案),為本土培育的優秀研究人才。

永遠的華岡海洋

母校創辦初期,大學部招生方面,52年先成立文、史及建築等15系,53年再增設經濟和政治二系,54年增設海洋、市政二系,其中海洋學系更是國內首創,可說是華岡興學初期成立的老字號學系之一。海洋學系至民國76年9月停招新生,之前73至75年入學的學長則逐年畢業。許世傑博士為海洋學系地質組最後一屆學長,其受教老師有多位為文化海洋系所學長。在寶石界享有盛名的文大海洋學所系吳照明學長,就教過許世傑學長,吳照明學長當年是文化海洋學系地質組副教授。

從首屆54年入學至79年最後一屆畢業的華岡海洋學子,有許多學長畢業後在本業領域兢兢業業,開枝散葉在海洋科學、海洋法政、地質、生命科學、航運、航海等產官學界貢獻所學,許世傑學長即是一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副院長陳宏瑜博士,亦為文化海洋系地質組學長,比許世傑學長高一屆,曾在台大海研所擔任林斐然學長的研究助理。10月13日林斐然、陳宏瑜二位學長一同南下到許世傑學長高雄路竹老家瞻仰他的最後遺容,並代表台大海研所、台灣海洋大學及華岡海洋同學會默禱致哀,並向其家人致慰問之意。華岡海洋同學會係由當年在華岡山上學海洋的所系校友組成,近年以捐贈獎學金方式緬懷恩師,回饋母校,使得一度消失的華岡海洋延續到現今的生科及地質二系。

如今,許世傑學長在海研五號因研究而英年早逝,不但是海洋學術界的重大損失,也是華岡人心中永遠的痛。許世傑學長,您一路好走!

點閱人次: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