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華岡三創系列講座」文化創意產業第八講 音樂系黃正銘學長一把胡琴帶大采風樂坊 國樂跨界結盟 開創多元表演藝術
文/賴麒元、曾馨誼、林佳宜  攝影/林佳宜   【2014/12/23】友善列印
「華岡三創系列講堂」第八場於11月13日邀請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及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現任采風月坊藝術總監的黃正銘學長。黃學長現在也回到文化大學任教,向學弟妹傳承「華岡精神」!

黃正銘學長是宜蘭人,出生農村家庭,了解務農的辛勞,他從小立下志願:「不想再當農夫!」苦讀考上宜蘭高中。很幸運的,在學生時期,黃學長參加國樂社,找到了他的「知音」-胡琴。然而,學音樂這條路並不輕鬆,黃學長在學生時期生活貧苦,時而向老師借錢,甚至有一次,他窮到睡在警察局外面。就在當時,他立志要成為一位優秀的胡琴演奏家。

「皇天不負苦心人!」黃學長考上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展開他的音樂之路。由於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黃學長比別人更珍惜練習的機會,幾乎每天都在琴房待到晚上11點才肯回宿舍。畢業後,黃學長順利錄取中廣國樂團首席,從此有了穩定的生活收入。

「對傳統音樂的執著!」有了積蓄之後,黃學長決定放下月入20萬的穩定薪水,獨自到國樂的發源地-中國,進修胡琴。不料,當時他想考取的大學不收臺籍學生。黃學長獨自在民間學了一些技藝之後,1991年,他回到臺灣創立了「采風樂團」。

采風樂坊主要由6個人6種樂器組成,分別為:胡琴、笛子、琵琶、古箏、揚琴、阮咸。創立初期多演奏傳統中國樂曲,隨著時代變遷,采風樂坊加入了現代音樂的元素。華麗的服裝、潮炫的舞臺、結合搖滾樂、加入布袋戲,獨樹一格創新作品,使得采風樂坊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

「精!還要更精!」兩條琴弦花了黃學長30年的時光,天天練習,精益求精。黃學長說:「十年磨一劍,我靠這兩條琴弦闖天下!」他提出「專業」的重要性,把這種觀念運用到各個領域,專一學習,進修自我,是在學期間,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創業是為了理想,不是為了賺錢!」做人不要太過功利,不要凡事都以「利益」為出發點。理想與現實,往往是一體兩面。黃學長要我們思考:「如何在兩者中取得平衡,成為生命中圓滿的一體?」其實,采風樂坊的高成本舞臺製作費用,使得黃學長常常賠上自己口袋裡的錢,但,音樂表演,正是黃學長的理想啊!於是,黃學長比別人更努力,身兼不同的工作,為的就是在舞臺上綻放的時時刻刻。「創造自己的機會,而不是苦苦等待機會」各位學弟妹,共勉之!

由中國文化大學職涯發展與校友服務組、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及中國文化大學校友總會,在本學期共同推出「華岡三創系列講堂」,邀請各產業的傑出創業校友回母校,傳授學弟妹如何在創業新時代中定位自己、預約成功。「華岡三創系列講堂」預定舉行九場講座,從9月25日起到11月20日的每周四晚上18時30分至20時30分於大恩館102教室舉行。


新聞影音:

點閱人次: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