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庄腳囝仔苦學成文大校長 徐興慶呼籲學者研究不該隨波逐流 | |||
|
|||
|
|||
本次「外語菁英論壇」主題為探討如何迎接外語教育的新時代,包含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副校長董保城、外語學院院長張上冠、文化大學校長徐興慶,以及台師大英語系教授蘇子中、東吳日文系教授賴錦雀、淡大德文系教授吳萬寶、政大英文系主任招靜琪等學者出席盛會,共同探討「外語教學面臨的挑戰與變革」。 出身於南投鄉下的徐興慶校長表示,「當年大學聯考與大學教育有落差」,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落差非常大。他不諱言提到,「聯考就考了三次」,兩度落榜後先去入伍服役,連父親都覺得若沒書讀就留在鄉下放牛,第三次報考終於錄取東吳大學東方語文學系。 大學時代即在東吳接受嚴格日文訓練的徐校長,卻對比較歷史的研究產生興趣,因此計畫前往日本留學,專攻日本史及中日關係史,最後於指導教授的指導下,從廣域的中日文化交流史領域中,找到中日人物及思想研究主題,花費三十年的功夫,徐校長成為東亞各國之中,專注日本漢學、朱舜水人物研究、日本水戶學等領域的知名學者。 徐校長表示,日本留學歸國後他陸續至文大、台大任教。當了文大校長之後,仍致力促成跨國的日本學與東亞學研究,並積極引進資源,不遺餘力培育年輕的研究人才。他籲請眾人思考,「學問的價值到底是什麼?」並提到,「談了廿多年,沒有學問是熱門或是冷門的,在於有沒有興趣。」徐校長說,或許有人會問,靠興趣來做學問會不會將來沒有飯吃?他則認為,「有沒有飯吃我不知道,但唯有興趣才能堅持下去,這就是學問的核心價值。」 在演講尾聲,徐興慶校長提到接受媒體專訪時,曾強調「未來台灣外語人才的培育需增加第二專長」及大學外語教育改革方向,說明「東亞日本研究協議會」、「亞洲未來論壇」對台灣學術發展的重要性,政府須成立國家級的東亞學研究中心,才能讓未來的研究及人才培育得以永續發展,為大學外語教育開創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