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築禾建設董事長、財團法人華岡法學基金會董事長 獲選為114年度傑出校友
    【2025/3/4】友善列印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校友黃劍輝,現任築禾建設董事長、財團法人華岡法學基金會董事長,獲選為114年度傑出校友。他曾擔任臺北縣蘆洲市長、第六屆立法委員、遠東航空董事長,以務實與真誠的態度在法律、政治與企業界創造影響力。他的成就不僅展現了文化大學的培育成果,更體現了一位法律人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

黃劍輝與文化大學的緣分,就是在兒時與文化學院農村服務隊的接觸,這份啟發讓他在成長路上對知識與文化充滿嚮往。原本考進文化大學戲劇系,但因對法律產生濃厚興趣,大二時轉入法律系,開始了扎實的法學訓練。

黃劍輝校友曾透過轉學考錄取台大法律系,但在恩師的建議下選擇留在文化大學,成為系上領頭羊。這個決定不僅讓他在學術上獲得成長,也為他日後的法律與政治生涯奠定基礎。他認為,文化大學的法律教育給予他完整的法學知識與實踐機會,讓他能夠運用法律,為社會帶來改變。

畢業後,黃劍輝原計畫前往北京大學攻讀博士,但因時任縣長蘇貞昌徵召,臨危受命參選蘆洲市長。他成功當選後,大刀闊斧推動改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績是讓蘆洲成為全台第一個全行政區污水管線地下化的鄉鎮。這項工程涉及龐大利益與複雜的民意阻力,他親自逐戶拜訪溝通,最終完成這項連許多直轄市都未能達成的建設。

此外,黃劍輝整頓市容、重劃區域,使蘆洲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讓當地民眾感受到實質的改變。他的治理風格務實果決,展現法律人的理性與擔當。雖然最終未能連任,但他的改革成果仍深植人心,奠定了他在地方政治的影響力。

離開政壇後,黃劍輝迎來另一場挑戰——拯救瀕臨破產的遠東航空。當時,遠航董事會成員相繼辭職,公司負債高達140億元,面臨破產清算。工會向他求助,希望他能擔任臨時董事長,協助公司申請破產重整。他接受這項幾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務,以法律專業與談判能力,逐一說服40多家金融機構支持重整計畫。

在資金極度短缺的情況下,黃劍輝成功向勞委會爭取墊償基金,讓遠航員工領回積欠的薪資,穩定內部士氣。他的堅持與誠信打動了投資人,吸引資金進入,使遠航重獲生機。他堅信:「真誠,是唯一讓人晚上睡得好覺的方法。」這種誠信經營的態度,最終讓他在企業界建立深厚信譽。

除了在政壇與企業界的貢獻,黃劍輝始終不忘回饋母校。他接任華岡法學基金會董事長,延續恩師的精神,幫助經濟困難的法律系學生完成學業。他推動獎學金計畫,使所有符合資格的學生都能獲得資助,不讓任何一位有志於法律的人才因經濟問題而中斷學業。

此外,他促成基金會與政大法律系合作,成立「文政講堂」,讓文大法律系學生能修習政大教授的課程,提升學術視野。他深信,法律人的價值不僅在於專業能力,更在於如何運用法律回饋社會,影響更多人。

黃劍輝學長勉勵學弟妹:「學習法律,不是為了勝訴,而是為了讓世界更公平。」他認為,法律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社會責任。身為法律人,應當秉持誠信與正直,為社會創造價值。他鼓勵學弟妹:「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堅持原則,才能讓專業真正成為你的力量。」

此外,他提醒大家,無論身處何種行業,都應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問題不會自己消失,只有勇敢面對,才能找到出路。」他以自身經歷為例,無論是在政壇、企業或法律領域,他始終相信:「願意負責的人,終將成為被信任的人。」

從蘆洲市長到遠航董事長,從法律人到企業經營者,黃劍輝的成功,來自於他在文化大學培養出的專業能力與責任感。他不僅在各個領域發揮影響力,更透過華岡法學基金會回饋母校,支持法律教育的發展。

黃劍輝的人生故事證明,文化大學培育的不僅是法律人才,更是能夠承擔社會責任的行動者。他用自身經歷詮釋了法律的價值——不只是條文與規則,更是一種改變世界的力量。

新聞影音:

點閱人次: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