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頒授114年度傑出校友 美國WEG資深副總裁、執行董事及投資顧問李敏華 | |||
|
|||
|
|||
李敏華的童年充滿挑戰,十歲喪父後,母親獨力撫養六名子女,全家生活於國軍先烈子弟教養院。物質匱乏的環境反而塑造了她堅韌的性格與領導能力,她說:「從小我就在團體生活中學習與人相處,也因此培養了許多領導能力。」 在文化大學求學期間,她白天在花旗銀行工作,晚上攻讀夜間部課程,雖然生活艱辛,卻讓她鍛鍊出高效學習與時間管理的能力。她曾擔任女青年會總幹事及合唱團團長,這些經歷成為她職場與公益事業的重要基石。 對李敏華而言,文化大學不僅是一所學校,更是一個充滿文化底蘊的學習環境。她特別感念創辦人張其昀提倡的「五育並重」教育理念,讓她在德、智、體、群等方面均衡發展,為日後的國際職場生涯奠定深厚基礎。 求學期間,她獲得創辦人張其昀設立的獎學金,這筆資助成為她赴美深造的重要契機。她回憶起參加合唱團的日子,站在華岡山上演唱時,感受到的不只是音樂的力量,更是團隊合作的精神,這段經驗讓她理解個人成功來自於團隊的支持,而這種價值觀影響她一生。 她的恩師蔡漢賢教授對她的人生觀產生深遠影響。蔡教授提倡「實踐理念」,不僅傳授知識,更透過行動改變社會,例如推動公共廁所備有衛生紙政策,這讓李敏華深刻體悟到,真正的影響力來自於實際行動,而非僅僅是理論或口號。 畢業後,李敏華前往美國德州大學攻讀MBA,並投身金融產業。在First Interstate Bank工作期間,她成為銀行內唯一能與中國官方對話的華裔女性財經專家,並曾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的中美財經會議上,擔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中國領導人的即席翻譯,促進雙方的經濟合作。 她在國際金融界嶄露頭角,也曾獲邀至前美國總統老布希的家中,介紹中國古董藝術,透過文化交流促進國際理解與友誼。她認為,成功不僅是個人財富的累積,更在於如何運用專業促進文化與經濟的發展,這才是長遠的成就。 事業有成後,李敏華積極投入公益,設立「李徐葉梅獎學金」,以紀念母親的堅毅精神,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2024年,她特地返國,親手將獎學金頒發給學弟妹,並當場加碼捐贈新台幣一百萬元,支持更多學子向上精進。 此外,她發起「甲美地英語品格營」,為台灣資源匱乏地區的學生提供學習機會,至今已連續舉辦16年。她也參與「Global Six K」活動,為非洲缺乏飲用水的孩童籌集資源,讓更多兒童獲得乾淨的水源。她相信,公益不只是短暫的援助,而是需要長期投入,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李敏華認為,金融投資不僅關乎數字,更關乎文化與價值觀。在國際投資案中,她曾親眼見證某地區的鐵路建設因官員貪污而功敗垂成,讓她更加確信,教育與文化的底蘊才是一個國家與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她表示:「好的公司會重視教育,因為只有完善的教育制度,才能讓系統長久穩定運行。」這樣的理念,使她在投資決策上始終保持謹慎與負責任的態度。 李敏華鼓勵學弟妹珍惜在文化大學的學習機會,積極參與各種課外活動,拓展視野,不要害怕嘗試不同領域。「無論你讀什麼科系,學校的教育只是起步,找到你熱愛的事情並全力以赴,你一定會成功。」她特別強調,艱難的經歷最終都會成為隱藏的祝福,唯有不斷挑戰自我,才能創造更廣闊的未來。 她相信,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為社會帶來改變,不論是透過職場、公益還是教育。她的故事展現了一位女性如何從貧困中奮鬥,不僅在金融業開創事業,更以國際公益影響無數生命。 李敏華的成功,不僅來自她的專業能力,更來自於她對社會的承諾。她用自身的故事,證明了感恩與努力可以轉化為強大的行動力,真正改變世界。從文化大學到國際舞台,從金融業到公益,她的旅程是一場關於愛與奉獻的實踐。她相信,唯有將所學所成回饋社會,人生的價值才能真正被實現。 |
|||
新聞影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