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中國文化大學頒授臻鼎科技董事長沈慶芳114年度傑出校友殊榮
    【2025/3/4】友善列印
中國文化大學頒授114年度傑出校友,臻鼎科技董事長沈慶芳獲頒殊榮。沈慶芳董事長一生的寫照是「幸福是奮鬥出來的。」1952年出生於桃園大溪的務農家庭,他自小便在田間勞作,每天清晨四點起床餵牛、插秧,然後趕往學校。家境貧寒,課後幾乎沒有時間讀書,然而,他憑藉超強的記憶力與自學能力,硬是靠著堅持與毅力走出農村,進入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系,並以「堅毅質樸」的精神,在全球科技產業闖出一片天。

進入文化大學後,他的生活並未因此變得輕鬆。每個週末,他都要回家幫忙農務,週日晚間再挑著一擔米到碾米廠換錢,這筆微薄的收入便是他一週的生活費。他回憶道:「當時一天十元的飯錢可以解決三餐,但沒有多餘的錢吃零食、娛樂,連買一本課外書都是奢侈。」即便如此,他從不抱怨,因為他知道,唯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

沈慶芳董事長並未沉迷於社交與娛樂,而是把時間投入在學業上。每天清晨五點,他與企管系的陳樹、法律系的林信和等同學便趕往圖書館讀書,直到七點才去食堂吃早餐。這種高度自律的學習習慣,使他在學業上迅速成長,也奠定了日後堅持不懈的工作態度。

大學畢業後,沈慶芳選擇報考公務員高普考,在毫無背景、缺乏資源的情況下,他以極度自律的方式準備考試,每天苦讀超過18小時,最終以第四名的優異成績考取資格,進入中國輸出入銀行(Eximbank),成為負責企業融資的財務專家。

然而,安穩的工作並非他的終點。他選擇轉戰證券業,加入亞洲證券,負責IPO規劃。他洞悉市場規則,幫助多家企業上市,其中包括財務報表混亂、經營結構不穩的公司。他以嚴謹的管理模式進行重整,成功讓企業上市並提升市值,奠定了自己在業界的聲譽。

1990年代末期,他受邀加入耀文電子擔任財務副總,後來升任總經理。他發現,公司問題並非技術,而是管理層的決策失誤與財務控管漏洞。因此,他徹底改革治理機制,並透過精準的財務分析,讓公司逐步走向穩定。

這段經歷,讓他在科技產業站穩腳步,也讓鴻海集團開始注意到他的能力。2004年,他受郭台銘邀請,加入鴻海擔任投資併購副總,並負責印刷電路板(PCB)業務的發展戰略。他接手當時規模不大的鴻勝電子,並將其轉型為今日的臻鼎科技。

當年,鴻勝電子只是一家租賃廠房的小企業,面對強敵環伺的PCB市場,他立下目標:「我要做全球第一的PCB公司。」他禮聘產業專家組成策略團隊,每天分析國際政經局勢、匯率變化、地緣政治,並持續研發新技術、擴展市場版圖。

在他的領導下,臻鼎科技如今擁有超過4.5萬名員工,每年薪資發放超過200億元,營業額突破千億台幣,成為全球PCB產業的龍頭。他始終相信:「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面對市場變動,他總能迅速找到解決方案,帶領公司持續成長。

沈慶芳學長不僅專注於業務發展,更關心員工的生活與成長。在深圳的臻鼎園區,他為員工打造如星級飯店般的宿舍,設有運動場、圖書館、購物優惠計畫,確保員工的生活品質。他深信:「員工的向心力,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本。」因此,他強調建立信任關係,而非僅是上下級從屬關係。

此外,他推動預防醫學,確保員工的健康狀況。他每年資助警政高階主管的健康檢查計畫,並長期投入公益,支持警察與基層學子的教育資源。

面對快速變遷的世界,他勉勵學弟妹:「AI時代,不學習就會被淘汰。」過去,人們可以靠經驗生存,但現在知識更新的速度遠超以往,只有持續學習,才能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他建議,年輕人應該培養數據思維、學習趨勢分析,並懂得如何用系統性思維解決問題。他強調:「解決問題的方法永遠比問題多。」面對困難,最重要的是保持樂觀,並積極尋找解決方案。

從一名農村少年,到全球科技產業領航者,沈慶芳的成功,來自於堅持不懈的努力與對學習的熱情。即便如今已將臻鼎科技帶上全球電子業的巔峰,他依舊每天學習新知,與核心團隊分析市場趨勢。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不是終點,而是持續奮鬥的開始,唯有不斷精進,才能在變局中屹立不搖。


新聞影音:

點閱人次: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