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中國文化大學頒授志邦企業董事長陳明宏 114年度傑出校友殊榮
    【2025/3/4】友善列印
中國文化大學頒授114年度全球知名的生活用品集團志邦企業董事長陳明宏傑出校友殊榮,民國60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系,憑藉卓越的商業眼光與堅定信念,將志邦企業從台灣推向國際,發展為全球知名的生活用品集團。他以「每天進步一點點」為座右銘,帶領企業穩步成長,並致力於打造友善的工作環境,積極回饋社會,成為業界尊敬的企業家。

回憶求學時光,陳明宏坦言,當年考入文化大學地學系並非出於熱愛,而是「剛好考到」。然而,在文化大學的學習環境中,他培養了影響一生的關鍵能力——人脈經營。當年的文化大學學生相對內斂,但同學間的情誼深厚,許多課餘時間都用來交流未來方向與商業資訊,這種溝通與學習的習慣,讓他在畢業後迅速建立人脈網絡,成為日後創業的重要資本。

「老實說,我的生意都是靠朋友。」他回憶,台灣經濟起飛時,美國與日本企業紛紛將製造業轉移至台灣,而當時累積的人脈資源,讓他獲得第一批商機。他深信,良好的人際關係與誠信經營,是企業能夠長久發展的基礎。

1989年,陳明宏首次前往泰國,敏銳察覺當地布料色彩與台灣市場需求的差異,迅速運用這項特色,設計出廣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這次成功經驗讓他確立「市場洞察」的重要性,並開始專注於產品設計與市場趨勢的掌握。

真正改變志邦企業發展軌跡的,是一次看似高風險的決策。一位美國客戶帶著專利產品前來合作,然而當時志邦的生產線並無相關設備,意味著要承接這筆訂單,必須投入大量資金建立全新生產線。經過慎重評估,他決定大膽嘗試,親自帶領團隊研究技術,最終成功取得訂單,並獲得長達十五年的製造專利,讓志邦成為該產品的唯一供應商。

這次成功,除了奠定志邦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也讓他更加堅信「敢於突破、精準決策」的重要性。他認為,企業的成長不能只靠成本競爭,而是要透過創新與品質建立市場門檻,使客戶無法輕易轉單。

在陳明宏的企業哲學中,生意不只是交易,更是一種長期合作關係。他始終堅持「共好精神」,認為企業的成長應與客戶、供應商、員工一同進步,而非單方面獲利。他常說:「客戶信任你,他才會一直跟你合作,這是一種互相成長的關係。」這種信念,使志邦在全球市場中建立穩固夥伴關係,並獲得國際零售商的高度評價。

這樣的經營理念,讓志邦企業在2024年獲得美國大型零售商Target頒發的「最有遠見企業獎」,成為國際供應鏈中的優秀夥伴。這不僅肯定了志邦的產品創新與市場適應力,更讓台灣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發光發熱。

隨著中國市場競爭加劇,他深知企業不能單靠價格競爭,必須強化品牌價值。他透過提升設計能力、加強品質控管,打造產品獨特性,使志邦即便面對低價競爭,也能穩固市場地位。他強調:「我們不能只是製造商,而要讓客戶覺得,只有我們才能做出這樣的產品。」

此外,他採取雙重策略,一方面強化供應鏈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深入市場分析,透過國際趨勢研究與客戶需求預測,確保產品符合市場期待。他認為,企業不能只是被動應對市場,而要主動創造市場需求,才能在變局中保持競爭力。

除了經營企業,陳明宏也積極參與公益,認為企業的價值不僅來自於財務成就,更來自於對社會的影響力。他以「能力許可,就願意幫助別人」為理念,持續支持教育、體育與社會福利機構,例如贊助台灣奧運拳擊金牌選手林郁婷,推動體育發展,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追逐夢想。

他相信,企業的成功不應只是個人財富的累積,而是能夠帶動社會正向發展,讓更多人受益。他低調行善,默默為需要幫助的團體提供資源,不計較個人回報,這種無私精神,使他成為業界尊敬的企業家。

陳明宏勉勵學弟妹,成功不僅來自專業能力,更來自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持續學習的態度。他建議年輕人,不要侷限於單一領域,而要培養跨界思維,勇於嘗試不同挑戰。他認為:「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透過與不同領域的人合作,才能找到更多機會,拓展更大的可能性。

此外,他提醒學弟妹,市場變化迅速,唯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他鼓勵年輕人:「希望每天都進步一點點。」只要持續努力,無論起點在哪裡,都能走向成功。

從文化大學的學習歷程,到國際市場的成功布局,陳明宏的故事展現了一位企業家如何透過遠見、行動與誠信經營,打造國際品牌。他不僅帶領志邦企業走向全球,更以公益行動回饋社會,展現企業家的高度格局。他的經歷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不僅來自於個人奮鬥,更來自於與人合作、創造價值,唯有不斷學習與精進,才能在變局中穩步向前。


新聞影音:

點閱人次: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