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中國文化大學頒授喻台生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喻台生 114年度傑出校友殊榮
    【2025/3/4】友善列印
中國文化大學頒授喻台生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喻台生114年度傑出校友殊榮。喻台生,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第九屆畢業生,1987年取得實業工程博士學位,現為喻台生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從文化大學山巔啟程,他用建築承載夢想,將嚴謹的學術訓練、專業實踐與人文關懷融合於一身,成為業界尊崇的建築師與教育者。他的故事,不僅展現了文化大學建築系的傳承,更是一位建築師對社會責任與專業精神的堅持。

「文化大學的校園,是一座融合中國風的建築群,充滿故事與情感。」喻台生回憶,民國60年初入文化大學時,正值盧毓駿創系主任主持校園規劃,當時的建築風格古色古香,別具特色。然而,剛入學不久,他便經歷了貝絲颱風的侵襲,強風掀飛屋頂、琉璃瓦砸碎窗戶,讓他首次意識到建築與環境風險管理的關聯,也為日後的專業學習埋下伏筆。

起初,他對建築並無特別執念,進入建築系純屬偶然。但當他投入其中,便展現過人的毅力與天賦。他回憶:「建築系的訓練極為嚴格,連字體都要求仿宋體,畫圖時線條必須一筆完成。」這種嚴謹訓練讓許多同學難以適應,但也塑造了喻台生日後在專業領域的精確與嚴謹。

在文化大學建築系,師長與學長學弟間的互動極為緊密。他提到,當時高擎天老師對字體與畫圖標準的要求極高,讓學生養成精細入微的習慣。而學長姐之間的互相指導,也成為文化建築系特有的傳統。他回憶道:「我們晚上在系圖書館畫圖時,學長經常來指導,等到我們升上三年級後,又會繼續傳承這份精神。」這樣的共學環境,讓文化大學的建築教育不僅是一門技藝訓練,更是一場世代傳承的歷程。

畢業後,這份傳承延續至業界。他與多位學長共同設立盧毓駿獎學金、蔡添璧獎學金、徐秀夫獎學金等,持續支持學弟妹的學習與發展,讓文化建築系的精神薪火相傳。

服役後,喻台生進入糧食局,負責全台120座糧倉與肥料倉庫的建設,這段經驗成為他職業生涯的關鍵基石。他提到,當時電話不普及、沒有行動設備,卻要同時管理分散各地的工程,這讓他學會遠距專案管理,並建立了一套高效率的決策機制。

他回憶曾遇過模板移動導致灌漿坍塌的事件,因假期延誤處理,導致水泥凝固,後續處理更加困難。這讓他深刻體會到:「在建築業,當機立斷、即時停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種果斷決策與風險管理能力,成為他事務所經營的核心理念。

喻台生強調,建築不只是技術,更是「接地氣」與「迎科技」的結合。他認為,建築師應扎實掌握基本功,同時也要跟上科技變革。他曾投資開發PMIS管理系統,簡化施工品質與職安監控流程,讓建築專案的管理更精準有效。

然而,他也提醒年輕世代,科技雖然便利,但過度依賴反而可能影響思考能力。他形容知識應當像中藥鋪的藥櫃,有條理地分類與整理,如此一來,即便新技術出現,也能迅速內化並應用。這種系統化學習與知識管理的概念,成為他事務所運營的核心策略。

作為一位事務所負責人,喻台生深信「士氣」決定團隊表現。因此,他引入戰旗文化,每當工地獲得金安獎、金質獎等榮譽時,便製作獎旗,讓全體團隊簽名留念,形成共同榮耀。他說:「當員工對工作產生自豪感,這份榮譽會轉化為更大的動力。」

此外,他會在餐聚時安排討論議題,例如進度、職安、品質,並讓團隊用順口溜的方式記住核心精神。例如:「進度順順利利,職安平平安安,品質紮紮實實。」這些輕鬆有趣的方式,讓團隊在無形中形成共識,進一步提升執行效率。

喻台生認為,建築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年輕人應該具備「應變能力與跨領域思維」。他建議學弟妹:「不要只關注自己的專業,而要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因為未來的挑戰,往往來自意想不到的領域。」

他特別強調,成功不僅來自技術,更來自態度:「你不一定要是最聰明的,但一定要是最值得信賴的。」無論是在建築設計、管理或跨界合作,誠信與可靠性,始終是成功的關鍵。

從文化大學的嚴格訓練,到建築業界的卓越成就,喻台生教授用一生實踐了「知識管理、團隊榮譽、誠信經營」的理念。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不僅來自專業能力,更來自不斷學習與適應變化的智慧。唯有堅持熱情,擁抱挑戰,才能在建築這條路上,築夢踏實,開創未來。


新聞影音:

點閱人次: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