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中國文化大學頒授現任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兼執行長葉榮廷 114年度傑出校友殊榮
    【2025/3/4】友善列印
中國文化大學頒授現任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兼執行長葉榮廷114年度傑出校友殊榮,應用數學系校友葉榮廷成為台灣零售變革的重要推手。葉榮廷董事長從基層門市營運做起,逐步攀升至企業決策核心,以數據驅動零售創新,成功帶領全家發展成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連鎖品牌之一。

在學生時代,葉榮廷的志願並非自己填寫,而是由班長代填,這個意外讓他進入了文化大學應用數學系。儘管當初並未有明確的目標,他卻在數學的邏輯訓練中找到了一種思維方式:只要掌握核心原理,便能舉一反三,應用到不同領域。他認為,數學並非只有計算,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這種能力讓他在進入職場後,能夠迅速理解市場運作邏輯,並靈活應對各種挑戰。

除了數學訓練,文化大學的多元環境也讓他受益良多。當時校園內有許多獨特的學科,如蠶絲系、印刷系,這些不同領域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之間的交流充滿變化與碰撞。葉榮廷回憶,這種開放而包容的學習氛圍,讓他開始對跨領域合作產生濃厚興趣。透過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交流,他學會如何用數據來解釋現象,也訓練自己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這種能力,使他在進入零售業後,能夠快速掌握營運邏輯,並透過數據分析來優化決策。

1988年,葉榮廷加入全家,當時的台灣便利商店市場已被7-Eleven牢牢掌控,全家尚處於市場挑戰者的地位。他從門市營運學起,親身參與排班、進貨、庫存管理等事務,在第一線累積實務經驗。當時競爭相當激烈,他回憶起有些門市甚至與7-Eleven僅一牆之隔,兩家便利商店共用一面牆,像是在零售戰場上進行最直接的較量。

初入管理階層時,他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財務數據的分析。剛開始,他對財務報表幾乎一無所知,覺得這些數字只是毫無意義的符號。然而,他很快意識到,零售業不能靠直覺決策,而是要透過數據來掌握市場趨勢。他開始利用下班時間自學財務管理,向前輩請教數據分析的方法,並透過不斷試錯來驗證理論與實務之間的關聯。他發現,市場並不是靜態的,而是持續變動的,唯有透過精確的數據監控,才能做出最有利的決策。

在競爭激烈的零售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至關重要。葉榮廷觀察到,便利商店市場不該僅僅滿足即時需求,而應該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的補充者。為了迎合不同消費族群的需求,他帶領全家開發了針對特定市場的經營策略,例如熟齡市場、移工市場與寵物市場。

在高齡化社會趨勢下,全家開始販售低糖、低鈉食品,並調整門市設計,降低貨架高度,增設座椅,讓長者能夠更方便購物。此外,他注意到外籍移工因為語言隔閡,經常選擇相同的商品,甚至不敢嘗試新產品,於是全家設置了清真食品專區,並開發多語言電子點餐面板,讓印尼、越南、泰籍移工能夠更輕鬆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而在寵物市場的成長趨勢中,全家不僅推出寵物食品,甚至引進寵物鮮食,並設置專區販售寵物用品,迎合消費者對毛小孩日益升高的需求。這些策略,使全家在便利商店產業中,成功區隔出獨特的市場定位,不再只是傳統零售業的一部分,而是逐步發展為生活平台。

零售市場不斷變化,葉榮廷認為,企業的成功不僅來自於經驗,更需要數據的支持。在他的帶領下,全家導入AI技術進行銷售預測,透過歷史數據分析各門市的銷售趨勢,精準調整進貨量,降低庫存壓力。例如,某些品項在年輕人多的商圈熱銷,但在熟齡客群為主的區域則可能滯銷,因此全家透過AI進行即時調整,確保商品供應最符合市場需求。

此外,全家也推動「友善時光」計畫,將滯銷食品以折扣價格出售,減少食物浪費,同時提升消費者忠誠度。他強調,決策不能只依靠直覺,而必須透過數據分析,來掌握市場的真正需求。他認為,現代零售業的核心不只是開店,而是如何透過數據,讓每一項決策都能更具效率與精準度。

葉榮廷學長始終認為,文大學生的靈活應變力是競爭優勢,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專業能力與持續學習的態度。他提醒學弟妹,適應力很重要,但若沒有專業作為基礎,再靈活也無法創造價值。他建議,年輕人應該學會數據思維,因為無論進入哪個行業,數據分析都將是決策的關鍵依據。此外,他也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認為成功不僅來自於專業,更取決於能否與人合作、說服他人。他鼓勵學弟妹:「你要有能力解決問題,更要讓別人願意和你一起解決問題。」

從文化大學應數系畢業,到全家董事長,葉榮廷的成功來自於不斷學習與適應市場變化。他透過創新經營、數據驅動與消費趨勢洞察,讓全家從傳統零售轉型為多元化生活平台,成為台灣零售變革的領航者。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來自於持續精進與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感知,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立足並創造更長遠的價值。


新聞影音:

點閱人次: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