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文/娛樂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推動者-楚浮
--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推動者-楚浮
文/鄭蓉綺     【2003/10/9】友善列印
楚浮電影【四百擊】海報。
法國「新浪潮教父」-楚浮的名字對許多愛看影展的影迷來說一定並不陌生,日前台灣首度推出的「經典.楚浮」影展,在台北及新竹兩地熱烈展開。多部不朽鉅作登台,以35厘米新拷貝,提供影癡嶄新的觀影經驗。

「經典.楚浮」讓影迷與法國新浪潮再一次近距離接觸
楚浮是影史上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他的名字不但是法國新浪潮的同義字,也是法國電影的代名詞,深深影響後世無數電影人。中外導演如西方的史蒂芬史匹柏和東方的蔡明亮等,都曾多次公開表示他們對大師的景仰和推崇。日前剛帶新作【不散】赴威尼斯影展的蔡明亮便曾說:「【四百擊】像黑夜裡的一盞燈,指引著我的電影自由之路。」

楚浮的重要作品大致分為三種路線,其一就是安端達諾系列,自傳色彩濃厚,如【四百擊】和【婚姻生活】;其二是仿美國類型電影(向希區考克致敬)的作品,如【槍殺鋼琴師】和【黑衣新娘】等;第三種是以男女三角關係為主軸的愛情片,代表作是【夏日之戀】,以及十年後改編自同一原著作家的【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

享年五十二歲的楚浮留下了二十五部作品,以不同的故事去謳歌生命的哀傷、熱情與歡樂,楚浮或許是最能闡釋生活樂趣與人際情感的電影作家。回顧這二十五部電影會叫人驚覺它們是一份連續堅定的映像告白,陳述生命是如此地質得留戀,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是如此重要。他的電影個別觀看時可能讓人感覺格局偏小,但若把所有作品貫串起來,卻是如此完整龐大的對人性的禮讚。要透視楚浮在電影世界的意義,單部電影的結構分析和意識形態批評作用不大。因為事實上,楚浮這二十五部作品是以系列形式複雜地互相辯證。

透過作品與作品之間二元性的辯證,形式與內容本身則展開了藝術風格與意識型態的對話。若想將結構主義分析與意識型態批評應用在楚浮作品的檢討的話,把二十五部作品結合成一個整體來看待,實屬必要。如此一來,將能夠看到楚浮是如何地尊重每一種意識型態的立場和各種電影型式的表現。楚浮的偉大性也就在這寬宏的道德與藝術態度上獲得肯定。

點閱人次: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