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文大慈青社作環保志工 落實文大社區資源回收
文/莊之淵     【2003/12/16】友善列印
慈青社同學從事資源回收工作不遺餘力。
在一個強風細雨的夜晚,有十多名身穿雨衣,戴著手套的年輕人,他們不畏風雨挨家挨戶的向文大附近的店家回收不要的鐵鋁罐、紙類、寶特瓶等,他們拉著手推車將這些東西運往華岡路上靠近補習班的三角形區塊集中,而那邊有兩台貨車等候著。他們細心的花了一小時左右將所有東西分類好再運上車,然後再一起到某家餐飲店地下室集合,準備唱歌祈禱與文章共修。他們一一脫下身上濕答答的雨衣,露出藍天白雲的制服,也就是鮮藍色的上衣,這群人就是文大的慈青,在每學期的週三晚上7點於文大校外的小威鍋貼店外集合,一起做社區資源回收。


文大慈濟青年社長,法律三的張亦翔表示,資源回收是配合慈濟八大志業之一的環保志業,是慈濟的重點活動,本來是在校內宿舍實施,但因後來有專人負責於是轉而為校外社區資源回收活動。他說,他們大多住山上,因為交通較為便利,而目前參與慈青的人數約有15人左右,慈濟人則約有10人左右也會來幫忙,他們通常工作到8點左右結束。

張亦翔指出,資源回收重點在募心,不在募錢,這樣一方面可以推廣環保觀念給商家與社員,讓大家知道如何做資源回收,進而使他們於平時生活中隨手做環保,所以他們每學期初都會發DM給店家,讓他們知道有這個活動,並介紹說明,讓他們知道可回收以及不可回收的物品,而店家在經過一學期後也都會瞭解並願意主動配合。另外,他說,也會拒絕回收少數店家的物品,例如不乾淨的油桶等,他們都會向店家說明清楚,哪些東西是不回收。

張亦翔強調,之所以不回收是因為各鄉鎮縣市本身都有自己的回收站,加上所有東西若都要運往慈濟的資源回收站,而裡面一個月才清理一次,很容易會產生腐敗惡臭,所以才不回收。另外,他也說這是為了響應政府環保政策,將這些資源換環保獎勵金,所以也只回收環保局要的資源,並非什麼都回收,而獎勵金換得的錢,慈濟人會將它全部捐給慈濟大愛電視台,而為了維持清靜優良的品質不商業化,大愛台基本上是不靠廣告營利維生而只靠捐獻,另外一部分資金則是靠資源回收,以及民眾與廠商的捐贈。

張亦翔表示,結束後會共修文章與祈願唱歌,祈願也就是自行發好願;例如祈求天下無災難,而唱歌是唱慈濟的歌,也算是祈願的一部分。他說,因為歌詞都是具有大愛和平之意,再來共修文章,一起閱讀再彼此分享,文章方面也大多與環保或資源回收內容有關,讓大家除了做環保以外還能獲得知識。

張亦翔說,她最感到欣慰的是,上學期人不多,但到了這學期變成社上正式活動後於是漸漸有許多人參與,其中有不少人是新社員,都很有心投入在這上面;有時天氣惡劣,刮風又下雨加上考試,來的人不多,幹部們怕新社員太辛苦而沒請他們幫忙,但他們還是會自動來幫忙,而且做的與幹部一樣好,能夠堅持到最後,他們的用心讓人看了很感動,所以這學期資源回收將做到期末考的前一周。他表示,很感謝店家的大力配合及慈青還有慈濟人的幫助。

慈濟是自台灣發源的最大型國際慈善組織,在世界各洲有40個左右的國家都有慈濟分部據點,其中以台灣最多,全球慈濟會員人數有五百萬人以上,慈濟委員與慈誠隊約有兩萬人。慈濟是由佛教證嚴上人創於1966年,她的發源地在花蓮。慈濟大家長上人住在花蓮「靜思精舍」,「靜思精舍」也是慈濟的中心與源頭,而資源回收是慈濟四大志業與八大腳印之一的環保。四大志業分別為慈善、醫療、教育、文化,這四項在加上骨髓捐贈、國際賑災、社區志工、環保則為八大腳印。慈青社在多所大專院校都有,他們皆隸屬於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是慈濟學生在大專院校自行成立的社團。



點閱人次: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