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資訊
台灣民間新年歌 以歌謠紀錄過年習俗
文/徐淑雯輯文  攝影/取自網路圖集   【2004/1/24】友善列印
台灣民間流傳著一首有趣的「新年歌」,將正月間的行事以歌謠的方式逐日記載下來,其內容如下: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順星,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席,十一請子婿,十二請查某子返來,十三食泔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是上元暝。

台灣民間習俗在初一、初二兩天時,要穿新衣到親友處互相往返拜年;已嫁的女兒也會於初二回娘家,這兩天人們會很忙碌,所以說「初一早,初二早」,要早點起來做事之意。至於「初三睏到飽」,則是因為初三俗稱「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祂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所以人們不在此日外出、宴客,不用早起當然可以睡到飽。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一般人都早早熄燈睡覺,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初四是「接神」的日子,去年臘月二十四日諸神升天,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善惡後,諸神都在這天返回人間,繼續享受香火,並執行及考核人類的禍福、善惡。因此要準備牲禮、香燭紙馬迎接諸神下降。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接神一般都在中午以後舉行。初五「隔開」,撤去除夕時供神的的春飯和年粿,清除屋內的穢物,表示春節暫告一段落,一切恢復正常,各商家也多於此日正式開張,恢復正常營業。

初六「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開正以來,廁所中的糞便累積,直到今天才可以清除,所以稱為「挹肥」(但現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衛浴設備,故已無此俗。初七是人日,亦稱為七元。東方朔的占書云:「歲後八日,正月初一占雞,二日占犬,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穀…」。臺灣地區的人家在神祇前點七支蠟燭,供奉生果、麵線,祭祖拜神,祈求一家人都能長壽,以「芹菜、薺菜、菠菜、青蔥、大蒜、蒿菜、芥菜」等七種蔬菜在人日混食,可袪病避邪,此即所謂過七元。

初八是祭拜「星君」(俗稱順星)的日子。正月初八正是眾星君聚會之期,在這天祭拜星君,便有可能得到星君的垂祐。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人們舉行祭典以表慶賀,當日也有「安太歲」的儀式,當年生肖沖犯太歲的人便可以到廟中,寫上自己的姓名、年歲,再添一點香油錢,委由廟方負責供奉即可。初十是天公生的翌日,家家戶戶還剩有昨日祭拜天公所留下的豐富佳餚,可以飽食,所以民歌稱為「初十有食席」。

在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俗稱十一為「請子婿」、十二為「請查某子返來」。正月十三「食泔糜配芥菜」,意思是說人們自除夕開始,一直到今天,連續吃了多天的大魚大肉,所以就吃點清淡的稀飯配芥菜。十四日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佳節,民間和廟宇都會在這天搭燈棚,懸燈結綵,並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稱為「試燈」,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燈節」,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是夜晚放燈。

點閱人次:1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