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美術系邀設計師彭喜埶談「從事設計所應有的態度與認知」
文/陳淑鈴  攝影/王椿如   【2004/5/6】友善列印
彭喜埶表示設計作品的呈現,是長期興趣的實踐。
文大藝術學院美術系在5日邀請到專案設計師彭喜埶,於大仁館311教室進行九十二年度下學期的就業講座系列演講,以「從事設計所應有的態度與認知」為主題,他個人的設計經歷為主軸,並以自己的作品作為例子,從包裝、平面、商圈視覺規劃等角度說明設計工作所面臨的內容與概念。

彭喜埶為文大美術系86學年度畢業校友,他說,從名字上來看,自己一生即注定與藝術結緣,因為「埶」本是「藝」的古字。並表示英文名Arty,是工匠的意思,又為附庸風雅之意,他謙謙地說,他以此時時刻刻警惕替自己,就藝術造詣而言,還沒入流,目前仍舊是一名工匠。

演講過程中,他提出了一個好的工作如何定義的問題思考,時下最為普遍的說法,好的工作不外乎即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現實考量,彭喜埶表示,分開來看並非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要達到三合一的夢幻組合,同時湊在一起,恐怕對剛踏出校門的新鮮人,是相當困難的。

1995年曾以大學生身分獲得第一屆EPSON孔雀大賞,社會組風格獎的彭喜埶,認為大學時期要積極參加各類比賽,不見得要參加學生組,要讓自己參加社會組比賽,他表示,自己則是在社會組比賽獲獎後,被寒舍創意顧問股份公司招攬,並後來成為該公司的藝術總監。

他進一步表示,身在業界,心在學界的心情,因此,便於開明高級職業學校擔任講授色彩學的兼任教師。談起包裝設計,他以自己的作品與同學們分享,並表示設計作品的呈現,是長期興趣的實踐,從小喜歡跳跳紙所帶來左右眼不同的視覺的經驗,也因為如此,視覺經驗的注意,使他在設計作品的某一個時間點使用出來。

彭喜埶曾以達爾文進化論的概念,為一家企業設計簡介,他說,挑脫一般簡介,建構一個概念來說故事,他以工業設計是上帝造物的過程的設計理念,使他獲得自出道以來第一個國家設計獎,他表示,在每一個指標性的案子中,都獲得概念上的省思。

點閱人次:3765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