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禪學專家何乾博士到場演講「禪在藝術上之應用」
文/江靜枝  攝影/李文瀚   【2004/5/14】友善列印
能將禪學學以致用,那在各領域裡樣樣都能學的得心應手。
文大美術系於13日假大仁館美術系教室舉辦「張穀年基金專題講座」,邀請到禪學專家何乾博士到場演講「禪在藝術上之應用」,希望同學透過對「禪」的認識,進而對藝術的應用更加了解。

何乾博士表示,「禪」乃是中國佛教十大宗派之一,雖自成一宗,但其中心思想卻為十宗所共同擁有的思想。「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段話是禪宗的教義,其中「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更是禪學之中心。何乾博士表示,若能將禪學學以致用,那在各領域裡,不論是在詩、文、詞、藝術、音樂,或是管理、學語言等,樣樣都能學的得心應手。

何乾博士就是一個最佳的典例,何乾老師小時未曾讀過小學,但爾後跟隨其師學禪,進而應用於「學習」上,然而便一路往上學習唸到了博士,更令人吃驚的是,何乾老師能說七國語言和中國各省方言,更別說還有台灣當地的閩南語和客家語,何老師都說的很溜,而且各國語言不僅講的溜,還能用在讀書學習上。

何乾博士說,這一切都是拜禪學「自性」所頓悟,先學會「自性」就可以「見性成佛」了。「自性」簡單來說就是「外不著相」,每一物在每一秒都在變化,眼前所見皆不是真的,就如同金剛經所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當同學在臨摹作畫時,並不用鑽牛角尖執著於「相似度」上面,因為萬物是不停變化的,而若畫者不變的話,此畫就是死的了。故「破執」是藝術家最需要的,因為萬物皆有「自性」,如果你能「見性」,那在未來路途就會非常簡單。

何乾博士也舉古代各大名家為例:王羲之之所以為書聖,杜甫之所以為詩聖,孫子之所以為兵聖等,這都是因為他們「變化無窮」。他們不會執著於一個點上不放,他們會千變萬化,就如歐陽詢每一次寫字都會寫得不一樣,並不會專注在字的形體上,因為「得其骨力,氣勢生字;得其氣勢,形體立字」。

故何乾博士一再強調「變化」的重要,一但「固定」就是死了。這觀點對於大家都很重要,對於學藝術的人更是必須要了解,臨摹畫並不是畫得像就是好了,那為何還有人畫維納斯畫了一輩子還不滿意,難道是畫的不像嗎?讀文自此,你能了解出原因嗎?

點閱人次:2789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