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所論文發表 從「傳統章黃」走到現代語言調查 | |||
|
|||
|
|||
小學方面,有博五王世中走傳統路線,承襲章黃之學,利用「一聲之轉」來因聲求義,由聲韻而明經。博四李仲民則結合語言地理學的觀念,全省走透透,一台手提電腦,拎著麥克風,四處尋找發話人,他做得正是現在最流行的田野調查。李仲民表示,一般語言調查者大多只會注意發音人(informant)的選擇,但對於調查點卻很少論述,輕忽地理層面上的影響。 由於傳統語言學者以偏概全,選擇調查點無法遵循普遍性原則,李仲民遂主張依經緯度劃分來選擇調查點,輔助田野調查的進行。概念雖可取,評論人柯淑齡教授則認為,以行政區域作為調查界線的傳統方式,也不無可取。柯教授表示,因為如果全依地理經緯度來劃分,交叉點要是遇到海洋、墳墓等無人居住地帶,狀況又該如何處理? 此外,一個不識字,又完全不受外界影響的「標準發話人」,在台灣已經非常少見,這也提高了調查的困難度。因此,柯教授建議李同學要注意遷徙問題,在調查點的選擇上,於傳統和改進之間,不妨能再多做評估。 其他發表篇章,同樣精采可期!博五江俊逸將焦點focus放在滿族後裔,現代小說家----林佩芬的歷史小說,探討她的寫作方式,共歸結出八點特色。碩四劉懷恩則從新聞、演藝圈擷取靈感,比較諫官與優伶的進諫功能研究。考證方面,碩三白百伶發表「《真西山年譜》補正-兼論西山學術」,對年譜的疏漏錯誤重新作校勘整理。 本場論文發表會,分別請到柯淑齡、張健、皮述民,以及王俊彥教授,作評論人,為整個會場劃下完美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