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配置系統將中國庭園設計推往更高境界 | |||
|
|||
|
|||
在此次研究中,郭中人助理教授建構了一套數位庭園設計分析系統DGMA- (Digital Garden Metadata Analysis 數位庭園設計分析系統),應用資料探勘觀念產生的設計分析系統,分析庭園設計中設計元素引用比例、設計元素之間關係,以及元素與元素間何者是較容易配置在一起。 而DGMA系統又分成三類:DGMA-Dict(系統字典)為數位庭園設計分析系統設計元素,定義了系統中設計元素個別意義以及圖像。DGMA-CB(案例資料庫)中文為「數位庭園設計分析系統案例資料庫」,資料庫是由個別庭園設計資訊所累積而成。DGMA-KB(設計知識庫)為數位庭園設計分析系統案例資料庫,而資料庫是由個別庭園設計資訊所累積而成。 郭中人助理教授指出,藉由知識庫的累積,我們就可以應用在傳統庭園輔助設計、數位學習系統及設計決策系統。而資料探勘(data mining)又可利用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方式對大量的資料做分析,以找出有意義的關係或規則,供設計者應用。 中國傳統園林之所以迷人之處乃在於其空間的多重變化性,例如:園林特殊的視覺手法之一「漏窗」的運用,就使空間達到流通、視覺流暢的效果,做到有隔而不絕,使空間之間有互相滲透的作用。中國傳統園林永遠使遊園的人在空間視覺感官上受到最大的驚奇。然而再加上數位科技的應用,可以透過數位設計技術再將空間設計魔術發揮到極致。 舉個例子,最明顯的就是建築空間明暗變化的設計,空間明暗的變化往往是空間使用者感受最顯著的,透過數位GIS工具對建築空間動線明暗變化及其頻率次數進行分析,建構建築空間明暗等高線與視覺元素關係,進而歸納出在建築空間中明暗變化與視覺元素關連性。 郭中人提到,英國建築師Goldfinger(1941)曾提出:「空間可由三種型式被人們經由視覺而知覺。其中第三種即為具有活力的凹性三度空間,人們可進入空間內,由某些特別的地點,體驗並理解空間的感覺。」而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又以園林設計最能呈現出空間感。 透過環境心理學研究環境與人類間之互動,利用行為科學的手法及技巧,去探索、了解人類和實質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經由這個理論了解人類如何認知及體驗實質環境,而人類在實質環境中又如何行為以及實質環境如何影響人類。然後再透過園林平面的數位建置,以數位分析工具的利用,找出人類在中國傳統園林的環境中,視覺感受之變化,並由環境心理學之理論,瞭解視覺變化對於人們遊園之體驗感受。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資料探勘的工作,在技術與觀念的應用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無法處理日益龐大的資料,在既有的傳統文獻資料中,除了意象的體會外,設計者可能較難發掘其中的設計含意,所以透過建置傳統庭園設計知識系統,就將能輔助設計者在設計方面更有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