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 張鏡湖董事長:大陸衛星遙感研究值得台灣重視
文/鄭宜峰  攝影/張維倫   【2004/5/28】友善列印
張鏡湖董事長在第二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中,說明中國大陸衛星遙感研究,值得台灣重視。
在文大舉行的第二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27日第一場專題演講特別邀請文大董事長張鏡湖,以「利用衛星影像研究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為題,說明中國大陸運用衛星影像,進行有關台灣地區地理資訊的資料蒐集,值得台灣重視。

張董事長特別舉出中國大陸研究台灣生態環境的例子,說明大陸運用衛星影像觀察台灣「植被與土地利用」、「台灣城市」、「台灣海峽洋流沙沉積量與淨生產量」、「基隆河水體懸浮固體污染」的狀況。他提出具體研究數據與成果,認為台灣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有待加強;並建議相關單位未來可以與大陸洽談合作,取得較廉價的衛星影像資源。

張董事長並介紹中國大陸投入衛星影像與遙感研究的情況,以及獲得的成果。他指出,中國科學院的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導師共61人,有9位是院士;其中有33位專長與自然環境研究相關,其他亦有遙感專家多人。他提到中國大陸有關遙測雜誌,有:《地球信息科學》、《遙感信息》、《國土資源遙感》、《地理研究》、《地理學報》、《中國圖像圖形學報》、《環境遙感》等;以及重要圖集,有:《陸地衛星影像中國地學分析圖集》、《京津地區生態環境地圖集貨》、《國土衛星遙感系列地圖》、《中國農業地圖集》、《國家自然地圖集》等。他說,中國大陸投入衛星影像研究成果頗為豐碩,值得台灣注意。

張董事長說明衛星遙感技術運用於環境與資源監測的情況。如:監測海洋初級淨生產(Net primary prododuetion, NPP )、珊瑚分布狀況、森林分佈、數種、株數、郁閉度、年齡與木材生產力等;預測農產數量,觀察土地侵蝕及鹽漬化情形;觀察三角洲地形變化及沿海濕地生態,以及海平面上升狀況;進行石油污染與海底石油的探測;觀察河流及湖泊演化水生植物產量及水污染,以及氣象研究等。

針對人造衛星的發展歷史,張董事長特別指出,1957年蘇聯發射Apollo人造衛星。1960年美國發射TIROS(Television and Infrared Observation Satellite )氣象衛星;1972年發射ERTS-2(Earth Resource Technology Satellite)後改名為Landsat-I,為民用資源衛星之開始;1975年和1978年分別發射Landsat-2,Landsat-3陸地衛星探測地質、礦產、森林、植被、土壤、土地利用及自然災害;1982年和1985年美國發射Landsat-4、5載有多光譜(MSS)遙感器包括七個波段及專題制圖儀(TM , thematic mapper),其解析度為30m×30m;1999年又發射強烈專題製圖圖儀(ETM, enhanced TM)。1986年法國發射SPOT(Systeme Probatoire d’Observation de la Terre)。1985年印度發射IRS(Indian Remote Sensing)。1991年ERS(The European Remote Satellite)升空主要觀察海洋。1995年加拿大發射Radarsat。1999年Landsat-7 解析度提升至15m載有ETM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有7個光譜段。中、日、巴西亦發射衛星。1999年IKONOS解析度達1 m。2001年Quick Bird 解析度0.61 m。

點閱人次:4722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