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報導
纜車直達陽明山﹖文大師生抱持懷疑態度
文/楊玲     【2004/6/4】友善列印
纜車在國外已有很多年歷史。
很多人到劍湖山遊樂場,都會想試試去搭乘難得一見的纜車。假如陽明山上也有纜車,並經過文大校區。不知道同學是否亦能欣然接受呢﹖記者訪問了景觀系教授林益厚及若干同學的想法,發現文大師生對此抱持懷疑態度。



景觀系教授兼前營建署署長的林益厚表示,其實在近年來台北市政府已研究過這個計劃,並預期用十年評估建造的可能性。當初政府的規劃是以觀光為出發點,路線是從北投捷運站開始,陽明山國家公園為終點,但並沒有規劃到文大校區。內政部、觀光局等亦有參與其中規劃。

但他也認為在實施上會有一定困難。第一是技術的問題,怎樣去建設才是最安全的方式呢﹖地域的評估就非常重要了。第二是經費的收益,如果是為了觀光,遊客或許願意掏腰包;但若是每天通勤的同學,他們會願意付100塊左右搭乘一次嗎﹖第三是環保的議題,纜車勢必帶來更多的遊客,但同時環境的污染程度會變高;而且,興建纜車時必須要打柱樁,挖掘土地等,會直接傷害到自然界本身!

新研所二年級的林于詩覺得,陽明山並不算是海拔太高的山,沒有必要興建纜車來破壞自然,一意孤行必會遭遇到大自然反撲的報應。而且現在山上的公車既方便又多班次,還有健康的登山徑道,並不太需要纜車的建設。

問到若陽明山真的有纜車,而且會經過文大校園,同學會否願意搭乘﹖林于詩覺得自己有懼高症,所以並不會搭乘。新聞二A的鄭伊妏亦表示,坐公車習慣了,並不需要改搭其他交通工具;而且,她覺得文大學生那麼多,會有一定危險性存在。同班的賴建瑋直接的說,自己騎機車還更快速,如果是觀光性質還可以接受,但上下學的話,他覺得一定會被擠成沙丁魚的!

至於纜車的形狀,林于詩覺得安全、舒服為原則,外觀最好能和自然結合,以不破壞環境美觀為優先條件。鄭伊妏表示只需要像一般纜車就好,不用太刻意突顯。賴建瑋則發現其想像力,建議纜車可以設計成像龍貓、比卡丘形狀,營造其特色!

點閱人次: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