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巧克力工廠變身博物館成為世界遺產
文/文大推廣部     【2004/9/3】友善列印
第四屆馬樂侯文化管理研討會,法國專家在兩天的研討時間裡與國內文化創意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交流。
由行政院文建會主辦、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承辦的第四屆馬樂侯文化管理研討會2日落幕。包含Paul Smith博士在內的三位法國專家,在兩天的研討時間裡,提供法國在工業歷史建物保存、維護及再利用的各項政策、組織、成果和限制,與國內從事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交流,為台灣在工業遺址的建築物保存與再利用上提供珍貴的借鏡。



「即使是生活隨處可見的變壓器,都是重要的工業遺跡!」在多所大學任教並參與法國煙廠遺址進行史學研究的英國籍Paul Smith博士,為當前工業遺址的保存與再利用,下了一個既幽默又嚴肅的註解。

歷史建物再利用,在轉換過程唯有加入新的功能,才能讓古建築重新活過,更不能忽略原有空間特色的發揚。與會的專家Bernard Reichen長期從事工業遺址改造工作,他特別舉例雀巢公司擁有的一塊舊巧克力生產廠區,原打算拆除販售,估價調查中發現廢棄廠區內用於發電的磨坊價值,竟遠超過預計新建的現代大樓,於是委託建築師及藝術家們修護外部結構並重新設計內部空間,現已被納入世界遺產,成為全人類共有的珍貴古董;曾經勞苦功高的舊工廠和設備,部分成立巧克力博物館供民眾參觀,將原本封閉的私人物產改造成開放性的文化資產,而結果對企業本身仍同樣具有經濟價值。

工業遺產研究始於英國,已逐日成為國際間重視的政策主題,Paul Smith博士在法國主要從事研究遺址工作,史學背景讓他對於政府政策訂定與執行的各個階段別具宏觀,更進一步從事推廣教學。他認為,不論待處理的歷史建物規模大小、可利用空間多寡,從人類整個歷史的記載看來,都同樣富有價值;關注每一個資料細節,尊重所有文化產業智慧,是處理工業遺址再利用最根本的態度。

廢棄工業遺址在面臨新近都市規劃時,常面臨應以保存修護為先或發展城市新功能為要的兩難局面,處理過程曠日廢時,又必須協調私人產業、公部門、大眾輿論和文化藝術相關協會的不同意見。但維護古蹟資產是每個人應有的責任義務,法國經驗讓我們重新審視週遭環境可能被埋沒的文化寶藏,提供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給未來人類一個瞭解祖先們生活方式的機會,就從珍視現在所有的一切開始。


點閱人次: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