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太空專家林崇安博士談佛教內觀修行
文/莊之淵     【2004/10/14】友善列印
林崇安博士說,內觀修好後,會增進EQ,也會增強做事能力。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林崇安博士13日應慧智社邀請於大恩館406教室演講,講題為「阿含經與內觀修習」。林崇安為台灣知名的太空科學家,專長為太空電漿物理,此外他也是宗教學家,出版過許多宗教學術著作。


林崇安表示,內觀就是往內觀察自己的身心,使自己在與外界互動的當下,清楚而不起妄動,所以要修習「寂止」與「內觀」,寂止為訓練內心穩定度,由此可以切斷愚痴,以及對人事物的貪執。他說,內觀方法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可以做到內心持久的開放與穩定,並能時時刻刻深入觀察內在的身心變化與反應。這套內觀修學方法在古代文獻中就已經有記載。

林崇安以阿含經為例,阿含經是古代2千多年前的經文,裡面有談到深入了解自己身心狀態的重要性,進而體會生命因身心的種種狀態及欲求而產生苦痛,再來發心斷除愚痴,與對喜愛事物的貪執,達到真正放下煩惱痛苦的狀態,至於要如何達到這種無苦痛煩惱的極致快樂的身心境界,只有修學練習寂止與內觀才可以達到。

林崇安說這個方法很簡單,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練習久了,效果會漸漸顯著長進,其具體做法有兩種,一種是時時刻刻放鬆身心的觀察注意自己的呼吸,隨時都知道,當下是在呼氣還是吸氣,他說越快樂的人,心理就越常處在穩定的狀態,而在用這種方法時,馬上就可以知道自己80∼70%左右的呼吸狀態,反而越不快樂的人,只能做到20∼30%部分,有嚴重精神病症的患者,連10%都做不到,要常常不會苦惱,至少要在50%以上才有可能。

他強調,身體一定要在於不差的狀態,心理才會調和,身心兩者成正比,所以精神與體力不可以太差,還有全身要放鬆,注意力開放而集中,不要專注在一點,也能感受外的的狀況與變化,所以五官仍打開,進行平常的感官活動,但是心中不要執著,讓一切外在過去。

第二種方法,是將注意力放在身體動作上,例如走路也可以練習,走路時全身放鬆,每走十幾步就再走回去,連續來回不斷,手握在身後或抱胸前,自然舒適的走,眼睛全開,全身放鬆,勿看太過遠或近,覺知腳在移動,心開放不封閉器官的各種感受及訊息,保持穩定;林崇安說,在心理特別混亂,情緒極端苦或樂時,這個方法比呼吸法更有用。

林崇安指出,內觀修好後,會增進EQ,也會增強做事能力,讓情緒更平穩、快樂。他說,自己常去內觀教育中心,有興趣的人歡迎去修學,電話是(03)3882428,地點在桃園大溪的頭寮。

點閱人次: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