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澳洲知名建築空間叢書《Social Spaces》介紹文大曉峰紀念館
-- 環設學院院長陳錦賜:此書以國際的眼光來看文大建築
文/邱珮瑩     【2004/11/5】友善列印
《Social Spaces》這本書介紹文大曉峰紀念館,環設學院院長陳錦賜以專業角度,特別推介。
文大曉峰紀念館再度登上國際叢書版面!澳洲知名建築空間叢書「International Spaces Series」之一的《Social Spaces》,刊登介紹曉峰紀念館外部建築及館內圖書館、博物館、會議廳等設施特色,讓外國的建築師、民眾,都能認識曉峰紀念館。文大環設學院院長陳錦賜特別從這本書在國際上享有的評價,延伸談論文大建築。

文大環設學院院長陳錦賜表示,《Social Spaces》這本書之所以在國外被賦予高度的評價,是由於跳脫過去一般建築書籍在講述空間時僅單從物理角度來探討,而改以專業的手法描述社會上人的活動、行為與空間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社會空間」。這非常重要,因為人與人的關係互動是靠空間來維繫,兩個人在互動中,會不會侵犯到彼此的空間,而產生對立的情形。

陳錦賜說,空間會反應出社會行為,拿社會地位、人的心理來說,一般而言,老師的地位比學生還大,所以,教室給老師的講台空間就很大,而學生就被侷限在座位上;當你去國外時,一定會發現先進國家的建築空間很大、雄偉,相對地,落後國家就窄小很多,這可歸因於落後國家人民的心理,比先進國家自卑。

當空間設計只考慮物理層面時,會發生什麼社會現象呢?陳錦賜舉了廁所的例子。他說,如廁是人類生理的行為,不管男生、女生都會上廁所,但時常會發現女廁總是大排長龍,那就是當初在設計的時候,忽略了女性在生理上,比男生不方便,所以在設計女廁時要與男廁有些不同,才可符合人性化的需求。

陳錦賜表示,文大圖書館的設計很符合人性化、社會性,空間中有設置沙發、公共休息空間,供學生們相互討論的露天場所,不像傳統圖書館,累了只能趴在桌子上休息,沒有空間讓人互動討論,人與人之間僅存在著不能干擾的獨立性,使圖書館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冷硬、沉悶。

陳錦賜說,華岡博物館是開放讓人參觀的場所,其展覽效果就是朝社會化的方向設計,像是專業人員的導覽,觀賞作品時,參觀者分享心得的互動行為等。

《Social Spaces》這本書包括「會議和商業空間」、「劇場、電影院和娛樂空間」、「圖書館、博物館和資訊空間」、「敬拜空間」、「醫院和居住空間」、「運動場空間」、「其他」等七個部分,其中,曉峰紀念館分類在「圖書館、博物館和資訊空間」。陳錦賜院長特別推薦這本書,非常值得同學們閱讀。

點閱人次:3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