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張鏡湖董事長從政治、軍事、經濟等面向探討「兩岸關係」
文/邱珮瑩  攝影/翁楷   【2004/11/19】友善列印
董事長張鏡湖應軍訓室邀請剖析「兩岸關係」。
董事長張鏡湖應軍訓室邀請,於19日上午在曉峰紀念館國際會議廳進行演講。張董事長以「兩岸關係」為題,藉著從早期到現階段,兩岸與美國間政治、軍事互動與經貿往來的分析,探討對台灣造成的影響,及未來臺海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

張董事長表示,在1978年12月中共與美國發表的「中美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內容中,除了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而且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外,還提到不管美國或中共,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衝突的危險,這埋下了台灣與美國關係發展的伏筆。隔年,美國和台灣簽署了「美國臺灣關係法」,表示要以防衛性武器供應台灣,暗示嚴禁中共以武力侵台。

1992年12月3日台灣「海基會」致了封信函給中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表示「中華民國政府為求民族之發展、國家之富強與人民之福祉已訂定國家統一綱領」,張董事長說,中共認為台灣是伊國統綱領,來發展兩岸關係,於是,在以這封信為前提下,兩岸於1993年召開「辜汪會談」,使得兩岸關係達成共識,然而,1999年李登輝宣佈「兩國論」後,又使兩岸關係陷入僵局。

張董事長提到,「兩國論」發表前,文大原本邀請了韓國的6位部長,來文大開一場關於「復航」的會議,但因「兩國論」的發表,卻使此會議胎死腹中。

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在布希上任後,開啟了不同的局面。張董事長說,布希極重視台灣的戰略地位,他曾強調將加強南韓和日本的關係,暗示對中國的不友善,此種戰略思想可以用一本書「The Coming War with Japan」(譯為:未來對日本的戰爭)代表,書中透露出東亞不可能為一單獨的經濟體系,中共與日本的資源相互牽制,處在中間位置的台灣,顯得特別重要,也顯示若不是台灣位置重要,美國早就放棄台海關係。

張董事長說,2001年發生美國偵察機和中國戰鬥機在南海上空相撞,美機摔落海南島的事件,成為中共與美國關係改進的轉捩點,其後,2002年911美國恐怖攻擊事件,中國又協助美國解決伊朗和北韓的問題,更促進雙方友誼的來往。

同時期,美國布希政權不注重外交和經濟的「軟性權力」,對外完全走軍力的「硬性權力」路線,加上美國攻打伊拉克,被認為假借維持世界和平,實為了石油資源,引起許多國家的不滿,美國霸權呈現衰退的趨勢,此必影響其對兩岸問題的態度,另一方面,台灣政局的不安和傾向台獨的趨勢,也造成兩岸局勢越來越緊張。

最近,美國《the Atlantic》期刊報導指出,大陸有三種、共約60艘的潛艇,可以封鎖台灣並在高雄、基隆等港口佈置水雷封鎖台灣對外貿易,這為中共軍事對台的方案之一。

張董事長也以中共的經貿發展,來看兩岸關係。他說,中共經濟地位為全世界第二,而世界經濟成長中國所佔之比重高達20%,超過美國。去年,中共對美貿易進口338億美元,出口為924億美元,中共順差586億美元,雖然,中共對亞洲成貿易逆差,也就是進口大於出口,但,仍比不上對美的順差。

張董事長提及,未來台灣的經濟面臨更多的危機,包括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達403億美元,大陸社科院學者認為必要時可全面停止交易;進入WTO大陸農產品可傾銷臺灣,對台灣農產品的衝擊加大;「京都議定書」通過說,要把溫室氣體降低,而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太高,勢必衝擊台灣水泥、鋼鐵、晶圓體等工業的發展;張汝京及王文洋等在大陸設晶圓廠後臺灣優勢漸失,而且國際市場已經飽和,張忠謀認為未來發展不易,施振榮認為投資大陸為時已晚。

張董事長表示,中國經濟成長帶動了臺灣、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的繁榮,而且,中國若參加東南亞協會,將臺灣摒除於外,則對臺灣更為不利。


點閱人次:3053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