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用筆守望環境 記者鄭朝陽分享深度報導的經驗
文/蔡孟真     【2004/11/22】友善列印
鄭朝陽表示媒體要扮演守望環境的角色。
新聞系19日上午邀請到了聯合報系資深環境記者鄭朝陽,和學弟妹分享自己多年的編採經驗。由於鄭朝陽在擔任記者的這幾年來,透過敏銳的觀察,以及實地的採訪,挖掘出許多環境中潛藏的致命危機,因此累積了許多深度報導的經驗,並且也提出許多值得新聞人一同深思的議題。

鄭朝陽談起進入職場的契機,是由於一篇攝影報導,自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跟著一位牧師,為毒癮者戒毒的深度報導;也因為這份積極,得到民生報主管的青睞,決定聘用。

另外,鄭朝陽也談到他深度報導的初體驗-營建海砂屋事件,在揭發真相過程中的那種震撼,以及體驗到透過文字,去喚起人民對環境破壞的覺醒和認知,並且引起政府、社會相關人士監督、重視時,他深刻的感受到當記者的成就感,及那份沉重的使命。

要如何做出一篇有深度的報導?鄭朝陽表示,要掌握每個學習的機會,平常在生活中就應該多聽、多看,即使是生活中最平常的現象,經過問題的分析都有可能成為報導的好素材,另外,還要廣泛的閱讀與人討論,藉此培養對新聞的敏感度,然後透過不同角度的分析去延伸問題的深度。

鄭朝陽也表示,記者不能淪為吠火車的狗,不斷的追逐、隨事件起舞,而是要對事件消化,主動出擊、深入地了解。他分享華盛頓郵報對記者的要求,「好記者就如同一位好偵探,不僅要把發生的事情原味的呈現給讀者,更要引導讀者,讓他們去深思報導中問題的是與非」,而他認為媒體就是要以這樣的專業,豎立自己的風格,進而去建立他的讀者群,而非一味的迎合大眾的喜好,忽略專業的品味。

鄭朝陽,民國五十七年六月十五日生,七十九年畢業於文大新聞系,八十三年八月進入民生報綜合新聞中心擔任記者,主跑營建新聞,不斷的挖掘許多影響民眾生活品質和對環境有負面影響的問題,如水平線上升、水質鹽化、高球場超挖、公用停車位淪為私有等。八十二年因獨家揭發海砂屋事件,獲公共服務金鼎獎,八十五年八月再次以衛星定位系統──現代千里眼報導,獲得了李國鼎科技新聞報導獎。

點閱人次:3955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