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女性在被新聞報導中的角色與外文夾帶之IAICS研討
 攝影/莊之淵   【2005/7/7】友善列印
IAICS學術研討會7月6日第「114」(語言與文化)場次的現場
藝人倪敏然自殺事件,媒體集中矛頭指向其外遇對象夏禕,媒體現象紛亂造成社會大眾困擾。7月6日下午1點半文大IAICS學術研討會,探討著近日諸多關於女性的話題,如本場次的「從『女人戰爭』看媒體如何展現女性」。台師大社教系新聞組副教授黃靖惠與政大新聞所研究生張凱蒂為本場次發表人,由文大大傳系楊祖珺教授講評。張凱蒂認為台灣大多媒體在報導中都吐露出男女不平等的訊息。主辦的新傳學院沈慧聲院長最後有蒞臨現場。


本場次另一主題由台師大社教系新聞組副教授黃靖惠發表「中文媒體夾用英語之台灣現象-以1951∼2004的聯合報為例」,她表示,台灣最常用的夾用英文的為報紙為「自由時報」,雖然她所研究的「聯合報」比較少,但根據她和學生的資料蒐集,發現在1990年前後聯合報與台灣媒體都開始使用夾用外文,如英文、日文、閩南語等,接下來每年不斷成長。此外,台灣最早使用的夾帶語為名詞,再來是形容詞與兩者混合詞,她推論這可能與台灣政治戒嚴結束有關。

張凱蒂發表「從『女人戰爭』看媒體如何展現女性」,她說,女性常被媒體貼上標籤,如果深入研究新聞表現語言下的深層意涵,會發現男女不平等,例如兩個女人對立衝突,不管是否有高知名度或高頭銜,都會用「女人戰爭」下標,模糊爭論焦點,所以有的女政治人物就不想與同性爭吵,因為怕會被媒體貼標籤,反之,男性就不會這樣,媒體會注重男性的身分頭銜,而不是只叫「女人」,此外也會注重爭論的議題,而不在「女人戰爭」上打轉。

楊祖珺教授回應說,前者的論文以社會語言學結合文化霸權之研究是很好的研究方向,她很好奇媒體是否有顛覆社會既有價值的現象,她希望媒體最好是用強大正面的力量,實現社會公義建設改進的推動權力,這方面值得深入研究。此外,張凱蒂的論文有數個案例列舉,但缺少文獻資料,引用傅科的理論時,事前準備資料可以再嚴謹深入點,例如傅科的「權力」原文一詞,比中文的「權力」意思還要廣義許多。

到了聽眾發問時間,京都大學人間環境學研究所國際文化學博士生孫郁雯發問,她說日本許多外來用語大量融入日本,報章雜誌翻開有一半都是夾帶外文,導致許多老人看不懂,她問黃副教授台灣未來是否也會這樣?黃教授回到,有人曾預測過未來台灣這情況會越來越普及,而事實上,夾帶外文目前使用量也是一年大過一年。楊教授認為,這種情況未來不管如何發展,台灣應該不會像日本這樣,因為日本大多是譯音照單全收翻過來,但台灣還會加入許多本土文化元素進入,不是全盤接收。

香港來的吳教授發問,她說香港夾帶外文的情況也更盛於台灣,但除了黃副教授所說的政治開放因素,此外還有其它的因素嗎?黃教授回答,除此之外,與網路興起和社會風氣開放有關,之前有人研究訪問媒體人對此的看法。楊教授則認為這可能與政府法令開放有關。


點閱人次: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