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肉體無法延續,大愛可以長存! 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發揮生命的價值
-- 受贈者楊柏松日前懷抱感恩蒞校宣導器官捐贈及肝臟保健觀念
文/吳蕙如、李嘉珉  攝影/吳蕙如、李嘉珉   【2006/11/21】友善列印
衛保組與慈濟器官勸募中心共同主辦「2006器官捐贈校園宣導海報展」,同學可前往參觀
為宣導器官捐贈,展現生命的價值,本校衛保組與慈濟器官勸募中心於本週共同主辦「2006器官捐贈校園宣導海報展」,展出地點為本校大恩館2樓,有興趣的同學可前往參觀。


衛保組也將於本週五(24日)上午9:00~ 12:00在大恩館2樓舉行器官捐贈說明會,與會出席者包括去年車禍喪生蕭智謙同學的母親許慎慧女士,蕭媽媽將以他的親身經歷說明兒子捐贈器官、遺愛人間的過程,以及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吳英萊、慈濟社工張美如小姐亦一同分享他們多年來宣導與輔導國人器官捐贈的心得,並鼓勵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讓愛在世間延續下去!

另外,因為接受他人器官捐贈獲得重生的首位換肝成功的華人楊柏松校友日前亦蒞校參訪,宣導器官捐贈及肝臟保健觀念,鼓勵大家能發揮大愛,薪傳生命。

楊柏松在經歷過生命中的重大關卡後,他非常感謝捐贈者,讓他獲得重生的機會,對此,他懷抱著感恩的心情,希望人人都能發揮大愛的精神,延續生命的價值,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談起肝臟病變的經過,楊柏松向大家侃侃而談,他在當兵時接受疫苗注射而感染肝炎,但當時年輕所以不以為意。但他1978年移民到美國後,就發現自己肝臟狀況不好。從症狀早期的食道靜脈出血,到兒子1歲半時面臨肝硬化需換肝的情形,最嚴重時身體虛弱得都不能工作,不但瘦得不成人形,且體內多處積水。經過八個月的考慮,終於同意醫生提出的換肝手術。幸好有來自多方的愛心,聚集了238袋的血液,成功的完成換肝手術。

楊柏松說因吃抗排斥藥品,生活上也做了許多改變,如:定期對自己健康作紀錄、保持運動的習慣、規律生活,且開始「經營自己的身體」。他表示,很多人都熱中於經營房地產、經營股票,但孰不知自己的身體才是最值得經營的。

談到和捐贈者的聯繫,楊柏松十分惋惜的說,雖然在術後就急著和捐贈者聯絡,但他寫了四次信,都未獲得回音。但聽說曾有過經歷18年才連繫上的情形,所以他會一直試著和捐贈者聯繫,以表感恩之情。

而在術後楊柏松也面臨心境上的轉變,他說,以前拼命工作,最在意的就是賺了多少、獎金多少、分紅多少這類事情,但術後覺得自己重生了,現在對每件事都抱持感恩的心,並認為發揮生命價值就是最好的獎賞。

對於現代人不正常的生活作息,楊柏松也向大家叮嚀「健康是最重要的,飲食起居要保持正常,少量多餐多運動,如此便可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

而在聽到去年因車禍不幸過世的本校蕭智謙同學,在父母同意的條件之下進行器官捐贈,楊柏松也對蕭同學家長表示肯定及感動,他表示,蕭同學家長此舉非常偉大。如果沒有蕭同學的捐贈,縱使有再好的醫生、再高明的醫術、再先進的器材,奇蹟都不可能發生,因為有了器官捐贈者的器官,大愛才會被延續下去,讓生命的光輝得以展現。

點閱人次: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