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知名旅遊生態觀察者劉克襄 以生態旅遊的眼光創造旅遊生命
文/李渼詩  攝影/李渼詩   【2007/3/21】友善列印
文大新聞系畢業,劉克襄學長以陽明山豐富的生態建議學生應掌握求學四年,豐富行囊。
舊時代的記憶,旅遊者最豐富行囊。知名旅遊家及生態研究者,也是本校新聞系的校友劉克襄老師19日蒞臨文大,為華岡同學演譯一場「旅行者」的故事,結合生態觀察與旅行的獨到眼光,開啟觀察旅行的新視野。

應現任代環設學院院長、景觀系主任的郭瓊瑩院長之邀,劉克襄學長重返母校,為文化人提供一場人文旅行的全新思維。身分多重,溫文儒雅,劉克襄展現詩人、自然觀察作家的典型,年輕時曾以鳥類生態為散文題材,開啟台灣自然寫作的風氣,也為台灣文壇注入一股野生觀察文學之清流。

多年的散文創作過程裡,劉克襄不斷嚐試各種自然寫作文體和題材的試驗,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藥草蔬果的研究,都曾潛心著墨。近年來散文創作主題以山岳探查、生態旅遊和社區營造為主。

劉克襄畢業於文大新聞系,多次獲得文壇大獎,曾出版詩集、散文、小說和自然旅指南等著作三十餘部;並獲吳三連獎、台灣詩獎、中國時報敘述詩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台灣自然保育獎、小太陽獎等多項成人和兒童文學創作獎項。

目前,劉克襄大部份時間於台北近郊野外從事長期自然觀察、拍攝與繪畫,暨自然教學、寫作。同時,致力於自然生態保護自然生態教育和社區改造運動,並研究自然誌旅行歷史與古道研究。最新著作為《北台灣漫遊》1、2冊,而近距離觀察野狗生態,為其悲憐一生記錄最豐富的過往,也為台灣這群野狗發聲,希望引起政府及更多人的關注。

劉克襄接受專訪時強調,案例分析是一個生態觀察者的必行之過程,但如何在生態取捨及其內心感動中獲得平衡,不流於一場主觀意識則需要生態觀察者跳脫現有的環境因素,融入更多的研究素材,使其公平且感性。日前觀察野狗群,了解在北台灣的野狗生活的境遇,而牠們的一生故事,則掀起劉克襄生命裡最豐富的情感激動,為其生態觀察者上了一堂人生的課。

劉克襄學長提到,華岡的人很幸福,享有地利與人和,其周邊的各種人、事、物都是生態觀察者最豐富的自然生態,文大的學生應該掌握這四年的學習機會,讓陽明山成為自己一輩子最難忘的記憶。

劉克襄指出,台灣有許多老故事,老景色,透過老地圖,可以為其旅行增添不少豐富的行囊記憶,尤其他當年收藏了不少日據時代的老地圖,一筆一畫為其當時的美軍及日軍提供簡易觀光的手繪地圖,如今卻成為他尋台灣之寶的最大樂趣。例如當年中山北路裡的小街弄裡的小店面,而今成為大企業的宣傳門面,今昔對比,映照出過去與未來時光交接的揮煌與美麗。

劉克襄建議,要想有一趟人文歷史豐富之旅,就需建立「走路為基準的旅行」,唯有走路旅行,眼光才看得遠,心情才會澄靜,人文關懷才可以在這趟旅行裡找到最豐富的刻印。

點閱人次:3297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