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多元角色蓄積電影能量 新銳導演鄭有傑華岡開講
文/蔡怡琳     【2009/12/15】友善列印
投身電影圈的無悔熱情,文大大傳系系學會與大傳青年組織合辦「影視專題演講」,12月14日下午3時於大恩館101國際會議廳,邀請《陽陽》導演鄭有傑,主講「創意與說故事的導演功課」,分享對電影產業的觀察及創意之道,超高人氣吸引現場爆滿觀眾。

會前特映鄭有傑大三時初試啼聲的珍貴短片《私顏》,身兼導演、編劇、演員多重角色,鄭有傑大學時即展現過人電影才華,本片也獲得國際影展及金獅獎的肯定。片中傳遞電影系大學生與顏面傷殘同學間幽微且曖昧的情愫,延展出許多想像空間,牽引觀眾融入主角迷亂的情緒中,張力十足的結局和生動的演技豔驚四座,鄭有傑形容最早拍的這部片,「真的太猛了!」

鄭有傑比較拍電影的今昔差異,認為過去較自在且充滿理想,執導《一年之初》後則開始面臨許多挑戰,到《陽陽》時則節制野心,讓作品更貼近觀眾。他盡量讓演員表演更貼近真實,使用手持式攝影機和一鏡到底的手法,也令演員不被制式演出方法框限。

鄭有傑談到創作題材,表示常對「我是誰?」感到困惑,因「找不到認同」才拍攝許多探討「認同」的電影,直到好友林書宇導演告訴他:「一個人的行為決定其身分」,鄭有傑面對生活的態度才趨於踏實。

提起嘗試創作的源頭,鄭有傑難忘在金馬影展看的首部電影《機遇之歌》,發現導演奇士勞斯基竟拍出他心底最嚮往的代表作,深受啟蒙外也觸發了拍電影的動機。擷取靈感的習慣,則從詳實的筆記到銘刻在腦海中,因為「留在心裡忘不掉的才是真實感動」。

鄭有傑探討台灣電影產業面臨的危機,指出近年資金大量依賴中國,使得電影須受中國的審查制度規範,箝制許多較爭議性的豐富題材,也影響創作人的自主性。

對有志投入電影產業的同學,鄭有傑懇切地說,「不要學我!」道出堅持理想背後付出的辛苦,因此建議同學「一定要培養另一項專長」,如鍾孟宏導演由廣告界嶄露頭角,後來執導電影也有卓越成績,鄭有傑則嘗試擔綱多部電視劇演出,如《波麗士大人》、《下一站幸福》等不同角色來琢磨表演本質。

鄭有傑強調,每個演員和電影各有其特色,好壞見仁見智,不須太依賴獎項來肯定自我,如十多年前拍完《私顏》時就認識戴立忍,當時對其精湛演技已印象深刻,但他熬到現在才廣受外界肯定,鼓勵同學「別輕言放棄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點閱人次:2751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