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每一個地方都是我的大舞台!資中陳恆生主任:徹底釋放教學資源 布建未來教育學習新環境
文/李渼詩     【2017/4/7】友善列印
一個大學生,就該自由學習,不再受限於校園內或實體電腦,哪裡都該是我的大舞台!文化大學目前正積極推動雲端學習,使用電腦徹底釋放教學資源,由資訊中心規劃的電腦使用藍圖,不但可供師生Anytime、Anywhere、Any Device隨需使用,還可善用VMware vSAN,伺服器本身硬碟作為桌面虛擬平台的共用儲存空間,大幅降低儲存容量取得成本、提升未來擴展彈性,藉由VMware App Volumes整合校務系統,針對課程資訊、老師指定的教材,自動化、智慧化派送給學生。這些,我們都做到了,這裡就是理想的大學學習新天地。

資訊中心主任陳恆生指出,「學校基於『教』與『學』目的,每年投資多項軟體與教材,但這些資源不應被限制在校園內、或某一台實體電腦中,必須讓學生及老師Anytime、Anywhere、Any Device皆可使用,資中積極導入桌面虛擬化,並結合自動化和智慧化管理方式,讓教學軟體猶如水電等公共資源,靈活地滿足師生需求。」

中國文化大學創立於1962年,歷經全體華岡人數十年耕耘,辦學已具規模,現今設有12個學院,涵蓋文學、外語、理學、法學、社會科學、農學、工學、商學、新聞傳播、藝術、環境設計及教育等眾多學術領域,是一所科系多元完備的綜合性大學,不僅讓學生選擇專長研讀,更能為興趣廣博的青年學子,提供跨領域學習機會。

文化大學自60年代開始邁向資訊化,為多種校務系統建立IT系統,並由資訊單位負責維護管理。隨著資訊技術不斷演進,學校持續調整系統架構,迄至已歷經兩次異動,包含1999年由大型系統轉為主從式架構,第二次轉換則是將系統轉換為虛擬化平台,並逐步打造文化大學的雲端和行動化環境。

陳恆生主任強調,學校必須有效整合IT資源,集中配置給當下需求者、用完則回收,如此才能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綜效,對教與學產生顯著助益;幾年前學校開始與VMware合作,陸續導入VMware vSphere伺服器虛擬化、儲存與網路虛擬化,建立HA架構,所有行動都為了發展軟體定義(Software-Defined)的雲端校園,促使IT資源猶如水電,快速滿足全校師生需求。

然而雲端校園的成形,仍欠缺一塊重要拼圖-「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假使它付諸實現,老師上課所需軟體及教材,便可自動派送到每位學生的電腦,課堂結束後,學生可在校外持續存取軟體,滿足複習與作業需要,且不論學生所用裝置規格高低,皆能獲取一致性流暢使用體驗,以達學習成效最大化。

陳恆生認為,導入雲端桌面是一項複雜工程,只因為其服務傳遞路徑,橫跨端點、網路、伺服器、應用程式,各領域環環相扣,任何一環出了問題,都可能導致使用體驗大打折扣。值此時刻,若學校資訊中心仍採取傳統的功能型組織架構,意即由系統發展、網路通訊、校務資訊各組各司其職,光是為了協調各領域管理問題,即會讓服務推展陷於不利;幸運的是,他們很早就改採專案型組織架構,要求同仁對於端點、網路、伺服器、應用程式全面涉獵,幾經多年磨合,已經扎下良好根基,有利於雲端桌面的順利推展與系統整合。

陳恆生主任提到,未來的學習環境,將可根據課程資訊、老師指定的軟體或教材,自動派送給學生,乃至藉由學生在VDI環境的使用行為記錄,協助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透過借助大量系統整合,比方說藉由VMware App Volumes與API結合文化大學的校務系統,便是讓智能化派送願景得以實現的必經歷程。

陳恆生指出,資中同事傾力瀏覽大量網路技術文件,突破整合難關,面對學校每學期至少4千堂課,若能有效整合,降低有限人力執行人工派送的任務,這就是很大的突破,資中更願意將這段寶貴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大專院校,避免在App Volumes的整合上走冤枉路,使更多師生受益。

資訊中心未來將運用更專業的全新設備,發揮更大整合效益,把一些重複性的管理作業負擔降至最低,藉此撙節管理成本,並解決學校人力不足的問題;比方說,未來一旦開設虛擬實驗室,老師只要填妥需求,相關資訊便交由Automation處理,迅速建立老師所需之實驗室資源,臻至自動化、智慧化管理的完美境界。


新聞影音:

點閱人次: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