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頒授上海臺商子女學校校長陳俊男114年度傑出校友殊榮 | |||
|
|||
|
|||
陳俊男原為小學教師,後來在高中教授三民主義,發現該科目內容雖然看似簡單,卻蘊含豐富的哲學與政治思辨,單純以選擇題測驗並不合適。因此,他在教學中融入歷史背景與實例,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理解框架,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在文化大學進修期間,他對兩岸關係的研究特別深入,受到1993年辜汪會談的影響,進一步思考教育在不同政治體制下的角色。這段學習經歷,為他後來進入上海臺商子女學校擔任校長時,如何在臺灣與中國大陸的教育體系間取得平衡,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上海臺商子女學校的學生背景多元,許多來自兩岸婚姻家庭,文化適應程度各異。陳俊男接任校長後,需同時面對課程調整、生源變動及師資聘任等挑戰。他強調,學校的定位應該結合臺灣的核心教育價值與當地競爭力培養,確保學生能在全球化的環境中具備優勢。 在他的領導下,學校升學率穩定提升,學生成功考取臺灣、歐美及中國頂尖學府。此外,他積極推動品格教育,設立學生自治機制,讓學生在課堂之外學習領導能力與責任感。他相信,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幫助學生發展完整人格,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與適應社會的能力。 面對中國教育科技的快速發展,他積極導入智慧教育,推動電子白板與線上學習平台,提升學習效果。然而,這也帶來經營成本的增加,學校需額外投入資源,以維持與當地教育市場的競爭力。他強調,科技雖然便利,但教育的核心仍在於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參與,不能讓科技取代教學互動,而應該成為輔助工具。 在升學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許多家長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但陳俊男始終強調:「生命教育比考上北大、清華更重要。」他認為,教育應該讓學生具備面對未來的能力,而不僅是短期的成績表現。透過推動學生自治與品格教育,他希望讓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學會團隊合作、責任感與自律,這些能力將成為他們未來最寶貴的競爭力。 陳俊男鼓勵學弟妹,不要因為學校排名而自我設限,真正決定個人成就的,是持續學習與勇於承擔的態度。他認為,科技發展迅速,學生應該善用數位資源提升學習效率,並保持開放思維,掌握跨領域能力。此外,他強調,品格與責任感是長遠發展的關鍵,學歷固然重要,但決定職場競爭力的,往往是誠信、團隊合作與領導力。 從松山高中校長到上海臺商子女學校的領航者,陳俊男的教育理念始終未變——教育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獲得好成績,而是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他相信,品格與生命教育的影響遠比考試成績更深遠,唯有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國際視野,才能真正為他們開拓無限可能的未來。在他的帶領下,上海臺商子女學校不僅提升了競爭力,更成為臺商家庭在異地安心求學的重要依靠。這條教育之路仍在延續,而他也將持續堅持信念,為下一代學生點亮成長的燈塔。 |
|||
新聞影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