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百餘位兩岸專家學者在文大討論50年來文學發展
文/邱珮瑩  攝影/顏維撤   【2003/11/28】友善列印
由文大中文系所、善同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回顧兩岸50年文學學術研討會」於28、29日在文大曉峰紀念館國際會議廳舉行,邀請到來自中國大陸9位學者,以及國內90餘位相關領域專家,共同研討近50年來兩岸文學的發展,發表31篇的論文。

除了文大董事長張鏡湖、校長李天任在開幕典禮中代表文大歡迎來自兩岸的學者外,研討會會長、文大中文所所長尤信雄、文建會貴賓黃武忠教授也說明此次研討會的目的;教育部大陸工作小組執行秘書劉孟陽更代表教育部長黃榮村前往致意。

劉孟陽致詞說,兩岸交流以文教為先,因文學能反映社會風情。她說,兩岸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都藉著文學家將之表達在他們的作品上,現在,我們將這些兩岸的作品拿出來,進行交流、切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她由衷的希望,這次研討會後,大陸學者能帶走台灣的故事,和台灣的友情。

尤信雄表示,此研討會是學術界的一大盛事。他說,兩岸雖然分隔了50年,但這50年來,經過兩岸學者的努力,兩岸學術的接觸從沒中斷,藉由這次的學術交流,更是搭起兩岸的橋樑。

黃武忠教授致詞說,從明清開始兩岸文學的交流已進行,在台灣光復前,中國及台灣的留學生在日本就有許多的學術研討會,即使在1949年開始的戒嚴時期,兩岸交流看似停止,但其實在海外,兩岸文學交流仍持續進行。他認為,兩岸的文學間,經過50年歲月的洗禮,雖產生了一些差異性,不過,藉著這次的研討會,使兩岸學者對彼此的創作構思、背景、兩岸的文學潮流,皆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促進兩岸學術交流更加蓬勃發展。

李校長致詞說,文大的中文系是相當獨特的,分為中國文學組和文藝創作組,在兩岸的文學知識上,能有充分的了解。他表示,社會上大多數的資訊都是以文字為主軸,可見文學在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部分,經過50年時空的變化,使此研討會更有意義。他更代表文大向兩岸的學者,致上最大的感謝。

值得一提的是,張董事長特別提出過去文學得獎人物與大家討論。他說,在20世紀的前20年,得獎人大多是西方歐美的文學家和詩人,而在共產主義下,蘇聯有3位文學家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中國只有高行健一人,但他相信,在未來,大陸優秀的文學人才,會越來越多,他也希望中國今後的發展能加強文學、詩歌、散文的創作,當然台灣也會努力。

點閱人次:2742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