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地理系專講 前理學院院長劉鴻喜論述「加州矽谷的誕生」
文/鄭雅蓮  攝影/劉佳燕   【2004/3/18】友善列印
前理學院院長劉鴻喜於17日針對「加州矽谷的誕生----一個土地利用變更成功的範例」進行演講。
加州矽谷工業委外承包的問題日漸嚴重,導致當地工作機會減少,即使近來景氣復甦,但工作機會還是沒有增加的趨勢。產業升級後的台灣,極有可能遇到同樣的問題。已退休的前理學院院長劉鴻喜於17日返校,針對「加州矽谷的誕生----一個土地利用變更成功的範例」進行演講,會中提出矽谷近年來遭遇到的問題,值得台灣引以為鑑。

矽谷位於加州的舊金山。早年舊金山因為發現金沙,吸引大批的淘金人潮湧進這個人煙稀少的半島,但舊金山並沒有發現大金礦的存在,河中少量的金沙也早已被淘盡。留下來的淘金客與當地居民為了生存,於是發展農耕、畜牧。舊金山屬地中海型氣候,夏乾冬雨,果園興盛,當地盛產梅子、櫻桃、桃子、葡萄等溫帶水果,罐頭、釀酒工業發達。一直到二十世紀中,矽谷的前身都還只是農牧區。

這樣的情況在二次大戰後,有了改變。戰後舊金山人口不斷增加,導致地價上漲,土地稅也隨之增加,農牧業大片的土地經不起稅收的壓力,土地利用紛紛轉型為工業區,綠地與工業並存的「工業園區」(Industry Park)在此時期第一次出現。隨著惠普、IBM等先驅的進駐,矽谷誕生。

矽谷成立之初,政府並沒有積極採取「財稅優惠」引導廠商進駐,而是採消極採取「不准設置污染工業」的政策,鋼鐵等重工業無法設置,無煙囪的半導體工業大量湧進,造就矽谷王國。

矽谷的興起只花了短短二十幾年,於加州居住多年的劉鴻喜教授認為,這是因為矽谷佔有地理上的優勢。矽谷處地中海型氣候,年雨量約只有五百公釐,不如台灣一、二千公釐的年雨量,但所幸鄰近內華達山冬季的積雪提供了水量,除山區之外,矽谷的平地地區並不會降雪,氣候溫和。再加上境內有三個國際機場,空運發達,有利於委外生產,降低成本。

亞洲地區因擁有廉價人力,現已成為矽谷企業委外生產最主要的地區,這導致當地的工作機會下降。劉鴻喜教授表示,台灣地小、缺乏礦產,重工業發展困難,半導體等科技產業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矽谷現今的問題將會是台灣未來要面對的」。他引用其他學者的建議,認為矽谷、日本、台灣、大陸應相互合作,矽谷總公司到日本研究開發,到台灣研發工程,到大陸大量生產,達到互惠。


點閱人次:3016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