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中文所論文發表會 探討詩選、民間文學、佛理和宋明理學
文/邱珮瑩  攝影/顏維徹   【2004/11/26】友善列印
中研所於25日下午進行論文發表會,共有四位研究生發表論文,三位中研所老師講評。此次論文發表的內容豐富多元,包括有研討著名台灣作家陳千武的民間文學作品,及詩學的藝術特色之研討,也有研究佛學經典,此外,還有探討宋明理學。

參與這次發表會的研究生,有碩3簡凡雯「<篋中集>選詩及其藝術特色」、碩4徐淑雯「論陳千武《台灣民間故事》對怪異情節的處理」、許嬋蕊「華嚴<十玄緣起>論<維摩詰經>超自然現象」、碩3蘇哲儀「魏校<一氣流行>思想初探」。講評老師依序分別為金榮華、陳勁榛、王俊彥。

其中,碩3簡凡雯「<篋中集>選詩及其藝術特色」中,探討<篋中集>編輯者元結生於詩歌體裁與聲律成熟完備的盛唐,他卻對於律詩的講求聲律、注重修辭,相當反感,他所崇尚的是魏晉以來的有著雅正、樸質的樂府古詩,這種文學思想影響他在<篋中集>選詩的標準,及其藝術特色,更進一步發現,選入的詩歌中,也有與元結文學理論矛盾之處。

碩4徐淑雯的「論陳千武《台灣民間故事》對怪異情節的處理」,主要在揭示陳千武在寫作此書時,將具有「幻覺」、「荒謬」、「惑人」流傳在民間的怪異故事,以真摯性的現實體驗改寫成為人性實質感受的故事,例如,把「神仙」改為沒有法力的「人」、「精怪」改為不具異能的普通「動物」、等,除此之外,也分析故事中,沒有改寫的部分並找出原因。

另外,許嬋蕊「華嚴<十玄緣起>論<維摩詰經>超自然現象」,重心在於探討是否能拿華嚴宗的「十玄緣起」,也就是入佛知見的「十種門徑」、「十種原則」之真義,用來明確地建立、瞭解「維摩詰經」的思想,並且證明認清「十玄緣起」的基礎,有助於清楚掌握人生真相。

碩3蘇哲儀「魏校<一氣流行>思想初探」,藉著明朝魏校所著的「莊渠遺書」,探討魏校「氣即太虛」的氣本體定義,再論述「一氣流行」的氣化思想,即氣中陰陽武行與精英渣滓的具體內容和其道德意義,最後,更探討他的思想在明代中期,氣本論的學術價值,希望能幫助釐清魏校的學術思想。

點閱人次:3091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