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聆聽大師!東西文化融會貫通 發展令人動容的文化藝術或實用的學術
-- 中央大學劉全生教授分享東西文化融合的創新知識
文/蕭俊發     【2006/1/2】友善列印
21日下午,中央大學校長劉全生教授蒞臨曉峰紀念館2樓,為物理系同學演講。這是劉教授第三次到訪文大,深刻體會到當年文大創辦人張曉峰的創校意念「堅毅質樸,美哉中華」,在劉教授的年代,大學對於大眾仍是個遙不可及的教育程度。

劉教授提及國家經濟好壞與教育的關係密不可分,這樣國家才有足夠的人才來發展國家經濟,這也是為什麼張創辦人堅持創立文大的原因。



對於歐洲與中國大陸學術研究方向迥異。劉教授認為,當年中國並沒有非常獨立教育系統,加上教育與政治掛鉤,使中國學術研究與西方研究不能相提並論,這相當可惜,抹煞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創造力。

相對於大陸學術的弱勢,歐洲從15世紀就有大學,如牛津或是劍橋等,至今也有許多諾貝爾得獎者出自這兩間大學,正因如此,東方人開始對於自己的文化及貢獻產生疑惑,甚至有唾棄的傾向,所以西方的學術研究幾乎支配了整個20世紀前的文明貢獻是不可否認的。

劉教授說:「每一門學術必須有自己的框框,才能施展其特點與優點」。所以,我們不能放棄自身的文化,必須嘗試去讓東西方的文化融會貫通,發展出令人為之動容的文化藝術或實用的學術。這樣我們的生活品質也會更好。

自五四運動後,我們看見了至今有許多的民主及科學仍是需要文化作為基礎的。今年幸逢紀念愛因斯坦一百週年,當年的偉人提出的電動力學-時空的關係、光電效應、統計力學基礎及質量和能量的運用。這些都是愛因斯坦在26歲時提出的。

提及此劉教授也希望現場各位同學能在最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大學時期,對身邊的各種事與物做深入的探討與研究,這樣才不會有「由你玩四年」的想法出現,為了應映地球村趨勢做相關的轉變,千萬不要白白浪費難得的人生。

最後劉教授勸勉同學,對於物理的研究方面,希望同學以盡信書不如無書、研究不怕麻煩與實驗,因為我們生活中的理論與實驗皆是一步步得來,絕非一蹴可幾。

點閱人次:3585 影音新聞點閱人次: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