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一代新聞巨人 懷念謝然之恩師
文/鄭貞銘(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2009/7/7】友善列印
「台灣新聞教育之父」謝然之教授,日前在美仙逝。雖享九十七高齡,但仍是我國新聞界的重大損失。謝教授是劃時代的人物,他於民國二年出生於浙江餘姚。北伐時期至上海,先後進入聖約翰大學附中與南方中學求學。高中畢業後,先在光華大學肆業,再進入東吳大學。畢業之後又到日本東京大學中央大學研讀新聞學,直至國內掀起抗日運動,才毅然決然放棄此求學階段,返國參加神聖的抗日戰爭。

當謝氏在高中求學的時候,就開始對新聞工作產生濃厚興趣,並從事譯作。而其正式參加新聞實務工作,乃是在從日本歸來之後,開始為國內各報章寫社評。在抗戰初期,擔任軍委會政治部設計委員兼理(掃蕩報)筆政,接著就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宣傳處副處長,並主編(中國青年)月刊。

當抗戰接近勝利的最後階段,謝師回到重慶中央團部,參加青年團中央幹校籌備工作,在教育長蔣經國就職時,出任主任秘書,規劃青年幹部訓練作業。由於擘劃周詳,見解睿智,頗獲嘉許,並奉准出國就讀,然後又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及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完成新聞學學士與碩士學位,此時他與馬星野先生一樣,開始在專業領域上貢獻卓著。開始為實務與理論集於一身的新聞事業家與新聞學者。

謝然之在抗戰勝利之後回國,擔任中宣部新聞處長,並應邀在政大新聞系授課,此則開啟他畢生奉獻新聞教育的序幕。民國五十年,他轉任中央黨部第四組主任,然後任升中央黨部副秘書長。

民國五十九年他奉派出使薩國,成為一位傑出的駐外使節,對於促進中薩邦交,極有貢獻。旅居薩爾瓦多的僑領曾提到,僑居薩爾瓦多三十幾年,前後歷經十二位大使,像謝然之、連戰等等,每一位都是頂級的外交家,為國家做了很多事,各領風騷。卸任後謝氏應邀美國南伊大與德州大學講學,退休後旅居美國加州。

謝師不僅是一位報人,也是一個教育家,更是一位傑出的外交官。其每一個身分與角色都對台灣的社會產生莫大的重要影響。

謝師曾經三次辦報,每一次都做得有聲有色,聲譽極高,其才華備受各界肯定。第一次是在抗日之際,故副總統陳辭修將軍主持湖北省政,非常欣賞這位年輕人在新聞方面的專才,於是就邀他擔任〈新湖北日報〉社長,這是謝師生平第一次主持一張報紙。當時謝師還不到二十八歲,可以說是全國最年輕的社長之一。

在戰火連天的情況下,外在環境相當困苦,謝師便在這樣極端困難的物質條件下,在湖北戰時省會鄂西恩施的貧困邊區,領導起這份無論是內容或者形式都有一定水準的報紙。

更值得一提的是謝師與〈台灣新生報〉的關係。〈台灣新生報〉是政府在戰後接收的〈台灣新報〉。此時謝東閔建議改為〈新生報〉,意味著台灣光復就像新生一樣,〈台灣新生報〉的誕生,變意味著祖國中華文化之植根台灣及日本帝國主義殖民文化的結束。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的時候,新生報便在台灣發行了。但等到謝然之師接任社長之後,使得他有了重生的轉機,並且帶動台灣報業的蓬勃發展。

謝師回憶說:「交接典禮在報社資料室舉行,我們從衡陽路大門,踏上危危欲墜的樓梯走近資料室,自羅代總經理手中接受移交清冊與印章,從此就負起重建〈新生報〉的艱困任務。

但是謝師不畏當時社會動盪激烈之艱難,扛起重任。他深知新生報必須要有所改革,才得以因應當時社會的需要。為迎接此一新時代的來臨,他充實報紙內容,加強讀者服務,延長截稿時間,革新編排方式,同時也增設照相沖洗及製版之器材設備,嚴格訓練技術人員。在當時新〈新生報〉所增之「每日專欄」執筆者多為各方推崇之專家,不僅內容充實而且編排新穎,實為新聞界之創舉。

謝師除了致力於〈新生報〉之全面革新外,還以餘力在高雄創辦南部版。由於當時台灣報紙幾乎都集中在台北,而南部讀者常常有不便之感,看到報紙都是在隔天或甚至幾天後。因此謝師在民國三十八年六月正式成立〈新生報〉高雄分社,發行南部版。後改名〈台灣新聞報〉,與〈新生報〉同屬新生報業股份有限公司,這是謝師的高瞻遠矚,先人一步,他並兼任董事長。

〈新生報〉在謝師的領導期間,從原本的簡陋設址,改建成四層的新聞大樓,設備也不斷的更新與先進。新生報也有做些重要的改革,例如首創媒體廣告學、開創民意調查部與引進編採合一制。更重要的是〈新生報〉所刊載的內容文字是積極而公正,正面而專業,在讀者心中所建立的權威,難以表述。

〈新生報〉對於台灣報業與台灣的歷史發展皆休戚相關。嚴前總統家淦曾說過:「如果沒有〈台灣新生報〉,過去台灣的成就就可能不會如此輝煌。」由此可以看出〈新生報〉對於台灣社會的意義,而其領導人謝師更是功不可沒。

由於〈新生報〉辦的有聲有色,如日中天,成為「自由中國第一大報」,其後乃有〈中央日報〉的遷台,〈聯合報〉的聯營以及〈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的突起。其一切都起源於謝師成功的帶動了台灣報業的發展。

謝師鑑於培養新聞專業人才的重要,也花了很多的心力投注在新聞傳播教育上。國立政治大學在台北復校之初,陳大齊先生出任校長,更將新聞系視為是重點系,特別商請謝然之先生擔任系主任。謝先生謙辭再三,最後一次陳校長親自到〈新生報〉報社來勸駕。陳老校長爬到四樓的社長室時說到:「我年紀大了,本來沒有上高樓的力氣。為了學校和學生,我是勉為其難。請你看在我在爬樓梯的誠意,也勉為其難吧!」謝然之先生不得不接受託付,在木柵重建政大新聞系。

由於主持政大新聞系成功,張其昀先生在中國文化大學〈當時是學院〉創設新聞系,蔣經國先生主持政戰學校時,也請他開創新聞系,可見謝師的學識人望,頗受各方推崇信賴,他為國培育新聞人才可謂不遺餘力。

由於謝師對於台灣報業與新聞教育都竭盡心力,因此對於許多新聞工作者與新聞學界人士,感情深厚。西元兩千年,適逢謝然之先生九十大壽時,其海內外門生與新聞業界人士,感念其春風化雨精神,發起祝壽活動,組成謝然之教授九秩華誕祝壽文及編輯委員會,並編著一本【新聞與教育生涯】,完成後在謝師九十大壽的聚會上,由筆者親自獻這本書給然之先生。

名作家彭歌(姚朋)在〈謝恩師─緬懷風沂興,千載相與謀〉寫道:「民國三十八年時,大陸戰事風雲變色,兵敗如山倒。知道謝老師在台北,使我找到投奔的目標。因此在完成婚禮之後,便帶著「到台灣共赴國難」的心情前往台灣。」彭歌把謝然之師視作一盞光明燈,一個一輩子要感恩的恩師。

台灣光復之初,深受日據五十年之影響。日本的文化既深根於台灣社會,日本時代控制新聞媒體之專制獨裁思想。更是根植台灣當時傳媒中。

但台灣之發展,終完成走向自由民主,不能不根源於謝然之、馬星野、曾虛白這一代的新聞人。他們深受西方民主思想之薰陶,更深受密蘇里、明尼蘇達等著名新聞學府之專業啟發。因此當謝師等先後主持中央宣傳大計。指導傳播發展,他們深知西方新聞自由之觀念與社會責任之思想優越性遠大於極權主義與共產主義。因此力主尊重新聞自由,輔導傳播健全發展,重視新聞專業教育,這在當時是一種挑戰,卻也是謝師等人高瞻遠矚、影響卓著的歷史貢獻。

不可諱言,西方之傳播思想對東方影響頗深。日本今日新聞界之自由民主,也是新聞教育家,曾任東京大學新聞傳播所所長的小野秀雄教授在日本力倡美國傳播學教授施蘭謨傳播理論之影響。謝氏力倡我國應採西方新聞自由觀念。影響台灣社會至深且鉅。

在政大新聞系所期間,謝師聘請外國教授擔任客座講席,第一位是孔慕思教授,他是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新聞教授,其後南伊大新聞系主任郎豪華博士、日本的小野秀雄教授及南伊大葛萊頓教授也相繼來台任教,他們不但帶來新思潮,也促進中美與中日文化交流;除了捐贈圖書之外,郎豪華博士並協助新研究所高材生姚朋、黃胄、李瞻與張宗棟等,先後至南伊大深造。

民國四十八年秋,謝師赴美南伊大獎學時贏得學子敬重,民國六十年更入選為國際百位報人之一,國內外後輩中鮮有出其右者。他被譽為「台灣新聞教育之父」,可謂實至名歸。此外,謝氏對於世界道德重整會的宗旨尤表讚揚。他曾多次出國訪問,宏楊道德不遺餘力。

但是,他最關心的,乃是新聞傳播事業的正常運作與新聞教育的正確發展。他說,大眾傳播的意義最初是:「把人類思想,透過工具,傳給大眾,而反映大眾的輿情,相互交通。」也就是將彼此的思想、意見加以交換,而有助於彼此的了解。但由於社會組織、結構和經濟的變化,目前大眾傳播事業已逐漸變質。而新聞教育使命就是要敦品勵學,發楊以往的光輝傳統,開拓燦爛的未來,以建設現代的新聞事業。

然之先生更是筆者一生感念的恩師。教誨、提攜、關懷,一生無法報答。他是一位「發上等願,往高處立,向寬處行」的時代巨人。我們終生懷念他。

點閱人次: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