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工研院李承榆:藥草結合生技闖出市場 未來中草藥產業有錢瞻
文/陳雨柔  攝影/陳雨柔   【2009/10/23】友善列印
本校園生系二十一日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生技與醫藥研究所藥物資源研究室李承榆研究員,講解植物生物技術在中草藥產業的應用。李老師的研究專長包括輻射工程、生物感測器、微生物醱酵、植物細胞培養、中草藥藥材工程等領域,在提升就業力講座中,暢談過去三十年來在中草藥基原鑑定、植物組織培養及中草藥產業應用領域的知識與經驗。

李承榆從分析「藥」這個中文字,是由「艸」及「樂」衍生組合而成的,表示古時候當有人生病時,服用有療效的草藥,就可以快快樂樂地恢復健康,「藥」這個字真的特別有意思。

李承榆藉由其多年投入中草藥研究之經驗,希望讓同學了解未來中草藥產業的發展方向,增加對未來投入生技產業有較宏觀的視野及認識。

李承榆綜整台灣的中草藥產業,並介紹中草藥DNA分子鑑定技術,並從中草藥現況與趨勢進而解說中草藥治療疾病之應用與展望。最早以植物來源的西藥是由白柳樹萃取的水楊酸 (salicylic acid) 用來製造阿斯匹靈 (aspirin),一般用來治療頭痛及發燒,是目前全球使用最久,且銷售最廣的處方藥。

最近由太平洋紫杉 (Taxus brevifolia) 萃取的紅豆杉醇 (taxol),在治療卵巢癌及乳癌。另一種由喜樹 (Camptotheca acuminata) 萃取的喜樹鹼 (camptothecin) 及其衍生物也被許多國家的醫師用來治療卵巢癌及肺癌。

目前全球藥品市場上熱門的中草藥種類非常多,包括抗老化及增強記憶力的銀杏 (Ginkgo)、降低膽固醇的葡桃柚纖維(Grapefruit Fiber)、強化心臟的輔脢Q-10 (Coenzyme Q-10),治療憂鬱症的貫葉連翹 (St.Johon's Wort)。

中草藥種類繁多,以中國大陸市場為主要供應產地,但目前發現誤用的情形屢見不鮮,因此台灣在中草藥產業的競爭力必需以建立正確中草藥基原技術為基礎,現階段李承榆實驗室已建立數百種中草藥的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equence) 的資源庫,整合傳統外觀及化學成分分析,可以提供中草藥品種正確的基原鑑定平台。

此外,李承榆也分享多年來在建立多種中草藥細胞或毛狀根培養的實例及經驗,包括紅豆杉、金線蓮及人參等,並且也成功利用紅豆杉細胞的生物反應器,萃取、分離及純化非常珍貴的taxol,是台灣第一瓶紅豆杉醇。

配合基原鑑定平台,利用組織培養系統建立具有發展潛力的中草藥細胞系,可為植物藥品市場提供豐富的潛力材料,是植物性藥品發展上的重要利基。

點閱人次: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