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中國發展道路面面觀!國家行政學院董小君教授解讀中國奇蹟
文/賴慧勳     【2010/11/10】友善列印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二年以來,在全球市場所創的經濟奇蹟該如何解釋?由學務處職發組主辦、行政管理系承辦的「提升就業力」講座,邀請北京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董小君教授蒞校演講。董教授認為在台灣赴陸就學、就業率逐漸提升的趨勢下,台生在到中國之前,應該要先具備對中國經濟現況的基礎認識,才能因應變化。因此演講內容闡述爲何中國快速發展?如何發展?未來三十年又該選擇怎樣的道路?

行管系吳瓊恩主任在開場介紹時指出,早在今年六月北京國家行政學院魏禮群副院長蒞校訪問時,董小君教授即在隨行訪問中對本校特有的風景民情產生深刻印象,因此在吳主任邀請下,決定赴台進行一個月的學術研究及交流。吳瓊恩主任也提到,中國GDP在2010年開始首度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因此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道路值得探討。

董小君教授認為中國發展道路之所以成功,有四大基本經濟奧秘:首要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發揮其社會主義優越與市場經濟靈活性;再者以全球貿易流通享受全球化紅利;第三是採取「漸進式」變革,以務實試驗性方式反覆檢驗政策變革;最後是地方政府的競爭力量,形成特殊的激勵機制。

雖然中國經濟發展道路提供了世界各國的良好的典範,但成功的背後總非十全十美,董小君教授點出了中國經濟問題之處。「我將中國經濟的成功稱為『有限的成功』,在公領域改革上或許是成功的,但在私領域改革上仍有不完美。」董教授警示的說。她認為,私領域改革包括農村土地制度、私人經濟放鬆管制、個人消費選擇自由化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等,這些問題仍考驗著中國政府的解決力。另外中國的貧富差距正不斷擴大中,總爲中國的「成功」埋下不確定的震撼彈。

而在未來三十年中,中國又該如何因應社會時態、環境變化選擇適合的發展道路?董小君教授提出三個簡短有力的發展目標:轉型、強國、富民。轉型上以調整產業結構、低碳經濟為主;強國方面以分散式、互動、洲際相容、跨越式的能源網路設計為主要方向;最後的富民,則是從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計畫中,規劃由「國富」轉向到「民富」,以改善民生、增加國民失收入為努力方向;另外政府轉型的公共服務均等化也包含在計畫之中。

吳瓊恩主任在結語中說到,中國未來的五年計畫是從重視宏觀國家的GDP轉移到微觀個人GDP的增加,以期提升國人收入、消費能力以及購買能力。這樣的方式是一種從外需轉到內需的擴大,因此吳主任也看好未來台灣學生到大陸唸書、就業的趨勢,提醒有意願同學可提早做準備。

點閱人次: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