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汲古為新.傳承馨香』孫家勤教授紀念畫展12月2日至14日在國立中正紀念一展廳舉行畫展
文/李渼詩     【2011/12/1】友善列印
曾任本校美術系老師,國內知名畫家孫家勤教授,門生特別為老師們舉辦紀念回顧展,以『汲古為新.傳承馨香』為題,於12月2日至12月14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一展廳舉行,並於12月3日(星期六)下午三時舉行開幕典禮,歡迎各界丹青愛好者共襄盛舉,踴躍蒞臨参觀,一同感受孫教授創新多元之熱忱與活力。


孫家勤教授一生奉獻於教職,曾先後擔任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及華梵大學等任教,積極致力教育與文化推動,除於巴西開創巴西聖保羅大學中文學系,使中華文化得以在巴西發揚,並受到巴西總統獲頒最高榮譽爵士勳章作為歷史見證。適值建國百年,有感於孫教授對臺灣藝術教育的貢獻,藉由辦理本展加以紀念,並使來賓共賞藝術佳作、感受其傳承與延續自大風堂的藝術精神、人文涵養及生活品味,並緬懷一代大師風範。

孫家勤字野耘,1930年出生於大連,為民初軍閥孫傳芳將軍幼子。七歲時隨侍母親與周楊清學畫,接觸沒骨花卉,自此與丹青結下不解之緣。就讀師大美術系大三時,與胡念祖、喻仲林合組「麗水精舍」畫室,開臺灣臺北聯合畫室之先,後負笈巴西入大風堂門下,成為國畫大師張大千的關門弟子。孫教授畢生將繪事視為修行與修養,致力實踐東方繪畫人品與畫品兼備的最高典範,授課時深入簡出、循序漸進,總以耐心引導後進者體會繪畫的內涵與要訣。今年展出孫教授畢生之山水、花鳥、人物與教學課稿等超過百件作品,除可見教授承襲大風堂蒼渾淵穆、雄健古逸之山水與佛畫,亦得見教授晚期融入彩墨及西洋畫理念的潑墨畫法。

孫教授早年從陳林齋習人物畫,由工筆入門,厚實的筆墨訓練及不斷的實踐,使其運筆如行雲流水,線條如春蠶吐絲。赴巴西與張大千時期,摹寫古代名品與敦煌壁畫,人物轉而真實而大器,在構圖與色彩上力求創新表現,獨創一格,活用傳統技法賦予新意。繪嬰孩、仕女、高士與釋道人物,皆能精確的掌握描繪對象的氣質神韻,無論細膩或粗獷的筆調,濃淡虛實的色彩變化,充分展現優雅的文人氣息,如「嬰戲圖」等。

花鳥畫則兼採「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並展現自我風格,不拘泥形式與工具,結合工筆、沒骨、寫意與破墨技法,以色彩詮釋東方留白概念,透過透明與不透明色彩的對比使用,層次鮮明,掌握清新高雅氣韻。又將野逸的花草入畫,點寫花卉的強韌的生命力,賦予畫作新的生命與格調。如「荷香」以寫意的方式及動勢取景呈現荷田的氣勢,錯落的筆調表現荷花搖曳的風姿,光線及色彩的變化柔和畫面並豐富景深層次,將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做了巧妙的結合。又如「檞樹雙猿」,樹石以水墨淡彩,葉面則以石青及赭石的重彩形成對比效果,猿的黑白層次凸顯主角並洽得其份,展現畫家對猿的觀察入微,靈活的軀體與聰慧的神情更顯猿之靈性。

山水畫則領略「渡海三家」(溥心畬、黃君璧、張大千)表現之精要,無論水墨、淺絳山水、青綠山水與破墨,皆能發揮各類別的特色。如「八德園六景」,乃將八德園所見銘記於心,經過繪畫藝術的轉化再現,以感念大千先生之師恩與庭園記憶。教授透過多樣材質的嘗試與應用,展現基於傳統卻又因應時代與環境的變遷之繪藝,師古而不泥於古,讓人從而體會畫家胸中丘壑,與心中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孫教授兼擅繪畫、書法、文學三絕與篆刻藝術,創作風貌多樣且汲古為新,並能傳達作者通達的智慧和人生哲學。孫教授常謂:「不役於畫」,勉勵弟子能秉持理想,隨心所欲游於藝,表現藝術真意。欣賞教授的畫作如同親炙作者,開啟後進習畫和觀畫的心眼,領悟作畫思辨的精神與要義,專注於畫藝思考,傳承馨香,可謂「欲辯已忘言」。



點閱人次: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