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遠赴桃園復興與泰雅族交流 文大學生實地體驗原住民文化
文/鄧青雲  攝影/鄭崇輔   【2012/4/19】友善列印
本校通識課程「原住民文化認同」鄭子真老師與林世棟老師15日安排33位學生,遠赴桃園復興鄉泰雅族部落,與原住民進行文化交流。在5小時的課外教學中,通過載歌載舞、自製餐具、享用原住民佳餚及參觀泰雅文化博物館等多元互動方式,使同學們開拓視野、增進對泰雅族文化認識,激起對原住民更多關注,加深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此次戶外課程,不少同學與原住民互秀歌伎舞藝,留有美好而深刻印象。即使當日飄著細雨,也難以阻遏以「2266」命名的原住民舞團表演。以閩南語諧音「2266」命名的舞團,是團員自嘲相互合作跳舞已久,但仍在節奏上「離離落落」。然而,即便如此,「2266」仍賣力地以旋轉、揮手臂、踢腿等動作進行表演,最後甚至一度拉起身邊的同學一起舞動現場。

隨後在「接力舞蹈」環節,來自香港的戲劇系二年級學生林川首當其衝,以精湛的舞藝solo掀起全場同學們接力放膽表演,讓整場活動氣氛達到最高潮!

身為泰雅族的廣告系二年級學生沈家哲則表示,自己親自劈竹子、砍竹子製作杯子、碗筷的過程留有最深刻印象,並將自製的餐具帶回臺北,留作紀念。沈家哲說:「雖然我也是泰雅族原住民,但自己從未在部落製作餐具。這次經歷,讓我感受到原住民善用大自然資源以及環保意識。」

來自大陸中央民族大學的交換學生解天語表示,對原住民還有使用傳統在泥土挖坑、放入炭火烤用豬肉的方式感到驚訝,他感覺臺灣原住民非常純樸自然。

參與此次活動的大部分同學表示,非常樂意繼續參加與原住民相關的課外教學活動。泰雅族的沈家哲表示,此次活動後,他對自己族的傳統文化有進一步認識,也希望有更多同學能關注與原住民有關的議題。觀光系三年級學生王楚璇也認為,大眾對原住民瞭解不深,可多與原住民接觸、交流,以此減緩不同民族之間矛盾,促進各民族和諧。

香港僑生林川表示,透過參加此次活動,他改變了自己的學習心態。他說:「我原本參加這個活動是為了修學分,但透過與原住民交流自己熱愛的音樂與舞蹈文化,我漸漸意識到,文化是世界美好的寶藏。我想更深入地瞭解與接觸世界各地的不同少數民族文化,即使以後沒有學分,我也想體驗不同文化的魅力。」

林世棟老師對學生們的表現贊許有加。他表示,學生們透過在才藝表演中放膽與原住民有進一步互動、交流,有助於同學們更深入認識臺灣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與文化。他說到:「希望同學們能在與原住民交流的活動中,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未來發展方向,並鼓勵有更多同學能參與往後2個月的戶外教學課程。」

點閱人次: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