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參訪文大傳播學院 張董事長專文演講談張創辦人的生平與事蹟
文/李渼詩  攝影/李渼詩   【2012/9/24】友善列印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率師生來訪,張鏡湖董事長一見面就高興的對學生說,「我是南京人」,現場南京大學師生鼓掌。張董事長說,「父親今年獲得其母校南京大學設立一座永久紀念館,永久展示父親一生重要事蹟與文物,自己也多次前往南京故鄉巡禮,尋找兒時求學的各種記憶,因此,每每遇到來自南京大學的師生,心裡都會有一種遇故知的快樂,歡迎各位貴賓來到文化大學,這是父親一手創建的大學,創校已經五十年,目前已經是台灣知名的綜合性大學」。


來自南京新聞傳播學院師生團包含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院長汪萍副教授、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周海燕副教授、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周圍講師、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文思敏、虞恬靜、高佳佳、白一婷、何丹妮、李慕琰、劉夢潔、談楊、姚志源、何天蔚、楊溢、蘇煜雅、周菁、羅秋敏、李子申等學生。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是應本校新聞傳播學院之邀請,特別參訪文大傳播學院,由於本校傳播學院引領台灣傳播教育之始,創立相關新聞學系,培育許多優秀的新聞界菁英。

傳播學院葉明德院長說,文化大學傳播學院是台灣首創以新聞傳播事業教育為主而成立的新傳學院,採取跨領域學群的教學方式,提供不同需求、不同學生、不同實習媒體經驗。成立五十年來,校友超過六千多人,在國內外新聞傳播、印刷、廣告、公關業及政界、學術界等,傑出優異的表現,校友滿天下,提供了學弟妹寒暑期實習機會,進而直接接觸新聞圈,掌握職場,掌握人生未來的方向。新傳學院年年報到率超過九成。葉院長說,新傳學院重「專業倫理素養」,培養公正、誠實、正義、關懷社會的媒體人。

葉院長也提到,文大的圖書館與博物館,是台灣大學院校獨有專設的機構,提供學生在學習之時,能透過親身參訪圖書館與博物館,而時時沐浴在美學涵養裡。

張董事長特別為南京大學的學生舉辦一場小型的專題演講,分享張其昀創辦人對教育與政治之貢獻。張董事長說,今年5月7日南京大學為紀念南京大學傑出校友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在南大仙林校區設立一紀念館,永久展示創辦人一生重要事蹟與文物。張其昀先生,字曉峰,浙江省鄞縣人,生於一九○一年。中學就讀於鄞縣第四中學,一九一九年代表寧波中等學校學生赴上海參加五四運動,贊同吸取西方政治和文化中的某些優點,但堅決反對全盤西化,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同一年他考取南京高等師範文史地部,創辦人在三年級時已出版7到8篇學術論文。高師畢業後,擔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曾著「虹口公園博浪之錐」一文,讚揚韓國青年尹奉吉,於一九三二年在上海虹口公園圖炸日本白川大將,為宗邦復仇,事敗後慷慨就義。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五年,張創辦人任教中央大學。張董事長回憶說,當年除從事有關中外史地論文的撰寫外,並關心國事,著文讉責一九二八年日本所主導的濟南慘案,並評論一九三三年國聯調查團由英國李頓勳爵「Lord Lytton」擔任團長所提出對東北問題的報告。

一九三六年張創辦人應杭州浙江大學之聘。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浙大輾轉西遷至貴州遵義。一九四一年創辦《思想與時代》雜誌,內容包括中西文化、政治、經濟等問題。自第一期第二十二期每期都親自撰寫論文,後因赴美國哈佛大學講學而中止。二○○七年浙江大學出版社選擇該雜誌中五十一篇論文重新出版並當做通識教材,可見其重要性與貢獻。

張董事長說,一九六八年創辦人籌備「國際華學會議」他用「華學」而捨「漢學」,因為不僅「漢學」易與「宋學」「清代樸學」相混淆,而且中華民族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回、藏等民族,漢學實難概其全。一九六一年,創辦人開始撰寫「中華五千年史」,但僅寫到西漢就逝世了。他所撰上古歷史收集的文獻資料,極為完整,但近數十年,中國發現了許多考古遺址和史料,河姆渡文化的發現即為一例。但其中的《孔學今義》,是傳世之作。二○一○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簡體字版,二○一二年浙江大學發行英文版。

點閱人次: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