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2012華岡藝術展演節 美術系第19屆學長陳炳誠老師教你『玩木頭』
文/李佳如  攝影/李佳如   【2012/10/3】友善列印
2012華岡藝術展演節由藝術學院主辦,美術系於10月在華岡博物館一樓,舉辦一系列業界實務講座。10月2日由美術系林金標教授主持,特別邀請美術系第19屆學長陳炳誠,也是藝術學院木作與創意工作坊指導老師擔任第一棒主講人,與同學分享『學木工,玩木頭,你選哪一樣?』的概念,讓大家一起享受樂活、用創意玩木頭!第二場則將於10月3日由吳宜紋老師帶來『綠設計與回收木創作』的主題,與同學一起換個角度思考、愛地球,刺激腦力,將剩木再利用的的概念!



陳炳誠老師在講座一開始拿起一根擁有2個連續弧度的木湯匙和觀眾分享,他是如何將一塊裝潢工人不要的剩木,運用創意、轉化成可以拿到家中、天天使用的湯匙。他也提到,一般同學如果需要一支湯匙,想得到的方法不外乎到量販店去花錢購買。但是,這樣買到的產品都是一模一樣、統一尺寸規格,似乎少了點什麼?是樂趣!

陳炳誠認為,雖然在這便捷的時代,有許多東西都是唾手可得。不過,如果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模一樣那就不好玩了!他覺得,同樣需要一根湯匙,如果可以運用創意、經驗,讓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具多樣性,讓生活不再是標準規格,「用玩木頭、做木工」的概念,為生活增添不一樣的樂趣。也用一天又一天的時間,拿著砂紙慢慢將湯匙磨的光滑、細緻,讓一顆浮動的心沉澱、讓寂靜激發更多可能!

陳炳誠說,自己做木工的經歷只有5年,但是玩木頭卻有40多年了。他說,從小是生活在大家族,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就是木材、樹枝,所以總是一個人躲到安靜的角落、靜靜玩木頭。第一次拿鐵鎚是兩歲,在三歲時,就曾經拿著家中柴刀,將所有樹枝劈想要的款式。

陳炳誠以自身的作品「黑面琵鷺」向同學說明「經驗」是如何創造出更多可能!他用工人不要的剩木,搭上力學的概念創造出,可以不斷啄米、點頭的黑面琵鷺。這件作品也引發了在場同學的讚嘆、引發同學們也想一起玩木頭的渴望!在這時候,陳炳誠用作品被面無數的孔洞和台下觀眾說明,『只要有心,一切都是可能』的概念,向同學分享原先自己也是不懂得如何做木工、對力學的重量分配也不是這麼的熟悉,也是透過自己不斷嘗試的打洞,過一次又一次錯誤卻寶貴的經驗,造就出這個會上下點頭、啄米的黑面琵鷺。

古人曾說『天生我才畢有用』這句話,在陳炳誠老師玩木頭的世界更為可信。曾經有位同學向陳老師提問,什麼是最好的木頭?陳老師回答,只要是能用的、在你心理他可以有其他用途的木頭,就是好木頭!陳老師認為,不是只有檜木可以被稱為好木頭,他認為,只要發揮創意、妥善運用經驗在塊剩木上,『朽木都能找到適合他的位置』!

點閱人次: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