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國際歐亞科學院暨香港中文大學貴賓訪問本校 張鏡湖董事長與貴賓激盪學術交流火花
文/郭瓊俐  攝影/鍾君慈   【2013/1/7】友善列印
國際歐亞科學院北京秘書處秘書長汪光燾、高級顧問胡康生等一行貴賓,5日前來中國文化大學參訪,晚間由本校張鏡湖董事長在西華飯店宴請一行貴賓。張董事長本身即是歐亞科學院院士,因此和這群兼具同仁情誼與貴賓身分的客人相談甚歡,雙方就中國科學發展、世界經濟局勢等議題做了深入探討,宴席間氣氛熱烈而充滿學術交流的火花。

國際歐亞科學院暨香港中文大學等一行貴賓,此行到台灣將拜訪各地學術與產業研究機構,在本校校友總會李天任理事長的聯繫下,特地安排一行貴賓5日下午進行陽明山半日遊,在本校靳宗玫教務長陪同下,了解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生態環境與地理位置,同時到陽明書屋接受專人導覽,之後一行人抵達本校,在吳益萬校長與靳宗玫教務長、施登山總務長陪同下,參觀校史室與圖書館7樓創辦人文物展示區,貴賓們對張其昀創辦人創建中國文化大學的理想與本校50年來辦學成績,留下深刻印象。

晚間由張鏡湖董事長作東,吳萬益校長、李天任理事長與靳宗玫教務長陪同,在西華飯店宴請一行貴賓。辦學之餘仍孜孜不倦於學術研究的張鏡湖董事長,遇到同為歐亞科學院院士的汪光燾秘書長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者,聊興甚高,席間雙方就科學、農業、經濟等議題有熱絡的意見交流。

張鏡湖董事長指出,中國大陸能有今天,科學發展是很重要的因素,大家以為國家發展的好,是靠改革開放或經濟專家,其實都不是,靠的是科學成果,中國大陸在70年代改革開放以前,雖有動亂,但對科學的重視是台灣想像不到的,也因為有科學的延續發展,中國大陸才有今天的成果,例如袁隆平從60年代開始研究、70年代成功種植出雜交水稻,就是中國農業科技界的一項重要里程碑,讓水稻的產量大增,後來又在農業工程學者的努力下,成功增產小麥,這都是奠定中國社會富足的基礎。

張鏡湖董事表示,講到領導人才或貢獻,台灣大多侷限在念法律、政治或經濟的層面,但中國很多有重大貢獻者都是念科學的,如果袁隆平在台灣,不太可能有這種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還有個院士專精於養殖業,這種人才若到台灣也不太可能獲得重視。

點閱人次: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