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首屆德(孝)行獎名單出爐 五位孝德行獎得主在愛與服務的態度裡學習溫暖的意義
文/何凡、方怡婷  攝影/戴見安   【2013/9/10】友善列印
中國文化大學首屆德(孝)行獎名單出爐!今年總計五位學生獲選為第一屆德、孝行獎代表,獲選名單為推廣部進修學士財金二年級王惠娟、新傳資傳二年級王品蓉、美數碩二曾冠雄、化材3B歐存洋、社福2A謝宏宜,五位學生都將在今年大學入門開學典禮上獲頒當選證書及表揚德與孝行之典範事蹟。其中,財金2進修學士王惠娟同學20年前放棄學業,風雨無阻陪伴媽媽洗腎,雖歷經媽媽中風罹癌,仍不辭苦堅守女兒角色,樂觀陪媽媽化療復建,從不曾放棄照顧媽媽的心,直至媽媽過世後,才重新拾起課業,重回大學院校學習,「克盡孝道」之典範足以成為模範。

今年中國文化大學也將頒發文大首屆德孝行獎,於大學入門典禮頒發獲獎證書與獎狀,希望以這些同學之典範,鼓勵準新鮮人,堅守孝道與德行之重要,這才是大學之道最重要之根本。

進修學士班財金2王惠娟
感謝老天爺賜給她這份緣成為華岡人

今年獲首屆德孝行獎第一名的王惠娟同學說,「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不是幸福而是無悔。」這一路走來,沒有後悔放棄學業,沒有後悔青春的流逝,更沒有那陪伴時刻的後悔,那背後的淚水與汗水,如今成為她最美好的記憶,一輩子不忘。

王惠娟同學回想當年,她感謝老天爺給自己照顧媽媽的日子。王惠娟說,自己始終走在媽媽前面,保護媽媽和媽媽的病痛共存,一起聆聽醫生的宣判,一起回家再面對,挑戰每一次病痛,重新站起來,這些日子與媽媽生死與共,那是一種血淚交織的革命情感,曾經在黑夜時刻,在媽媽往生時,曾經想過與媽媽共進退。但面對最脆弱的日子時,王惠娟說,「幸好老天爺為自己再開一扇窗,讓她重新拾起課業,回到大學裡,此刻迎接她的是中國文化大學,在這裡她學到很多專業與知識,讓她再次感謝老天爺賜給她這份緣,成為華岡人。」

資傳系王品蓉 從服務看到自己的不足

資傳系王品蓉說,很多人常因生活中的壓力而忘記微笑,但透過志工服務的活動,能喚起這些純淨和純樸的記憶,希望透過自己的一雙手去幫助需要被協助的人,不僅在台灣也可以拓散到國外。自己從國三升高一的暑假參加了慈濟的信義永吉兒童成長營開始,便開始了王同學的志工服務生活,高中時期也投入老人院機構,大學時期更參加了泰北國際志工團以及2013中國文化大學國際志工團,從國內拓展到國外。資傳系王品蓉說,擔任志工雖然準備活動去服務別人,其實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的感動才是鼓舞自己繼續付出的動力。親身去經歷後才能深刻體會自己生活裡的幸福,不再是看自己生活裡的不足而是去知足。

美術碩曾冠雄 侍阿嬤至孝

中國文化大學第一屆德(孝)行獎得主美術碩曾冠雄同學說,因為父母工作繁忙的關係,因此我們和阿嬤的關係比一般祖孫之間的感情更加親密,對我來說阿嬤就如同我們第二個母親一樣照顧我們。

社福系二年級謝宏宜服務學習
帶領自閉兒走向人潮

社福系二年級謝宏宜同學因熱心服務,志願奉獻,獲得本校首屆孝行獎。謝宏宜同學參與本校服務性社團華岡同濟社的三支服務隊-假期工作服務隊、自閉症工作隊、帶動中小學隊等,利用課餘時間,帶領自閉兒走向人潮,前往國小辦理育樂營,把反毒、反霸凌等觀念帶入國小,將所學專業應用於服務工作,並在服務過程中自我學習與成長,實為學習楷模。

化材系歐存洋 散播溫暖愛

就讀於文化化材系的歐存洋同學,其經歷過志工服務、社團服務學習,也曾擔任假期返鄉服務隊,以及參加過336愛奇兒日,在熱心助人和熱心服務的工作而獲得文大德(孝)行獎。生於雲林的歐存洋,從小父親因心臟病逝,加上母親身體狀況的問題,家裡得經濟陷入困頓,讓他時常陪伴母親看病之餘,也要半工半讀,在此期間也受過許多人的恩惠,因此造就歐存洋同學立志要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點閱人次: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