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建築系畢業 東亞建經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 
曹奮平學長:付出真愛與信任 是華岡不變的價值
文/華岡人整理  攝影/戴見安   【2014/2/13】友善列印
2014年3月1日是本校邁向52週年校慶盛會,為讓學弟妹深刻了解文大校友領航各界的傑出表現,2013年華岡校友返校節曾經舉辦「感恩與承擔」校友對談與分享,由1970年新聞系畢業方蘭生學長主持,與談人包括曹奮平學長、黃貴美學姐、林享能學長、彭誠浩學長和徐莉玲學姐,華夏導報將陸續刊登學長姐們對母校的回顧與感動,讓這些在各自專業領域發光發熱的學長姐們共聚一堂,不僅追憶創辦人一步一腳印創立中國文化大學的感人故事,他們更以躬身力行將質樸堅毅的華岡精神發揚光大。



曹奮平學長畢業於建築系1967年、實業工碩1970年畢業;前文大建築系系主任,現任東亞建經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中華民國建築經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曹奮平學長說,建築系第一屆畢業的,畢業以後立刻考取文化的工學門研究所,所以是讀完學士以後就連續讀碩士。文大有兩個部分影響自己,除了創辦人,另一位是大學的盧毓駿老師,從他的偉大就是看到創辦人的偉大。包括學校所有的設計都是盧老師免費並日以繼夜地帶領老師和學生一起來實施的。他追隨著創辦人,把他全部有限的財產拿到銀行去借貸,沒有條件的,盧老師對所有的學生當作自己的小孩,和創辦人一樣,盧老師為學校盡了所有的心力和專業。到最後,師母和我說:「你去勸一下老師,最後住的地方不要再抵押了!」所以華岡不是這麼容易,是很多創辦人的追隨者,不斷在創辦人身邊,他的大智慧是領航的最大支柱。

曹奮平學長說,創辦人請自己回母校擔任系主任,決定回國的前一年看一下系主任、看一下創辦人。看到兩件事:那個時候建築系找不到老師、找不到助教,學生跑來跑去沒有好好上課,從沒有想到盧老師這樣個奉獻的結果是這個樣子;二來去拜訪創辦人。其實自己和創辦人接觸機會非常少,但因為書信往來,一開門創辦人講一句話:「奮平,你終於回來了!」所以沒有選擇,自己要回到華岡,盡所有的力量做完該做的事。1979年,也就是中美斷交的第二年,回到台灣,記得創辦人把所有的工程都交給建築系來負責,雖然常感覺到沈重但全力以赴。創辦人的工作時間是一年365天,自己也記得很清楚,每次去拜見創辦人,只要不是外賓來,他所吃的就像我們現在的便當非常節儉。

曹奮平學長提到,對自己來說,創辦人是完全無私的奉獻。我們哪裡還能找得到一位長者像創辦人,這麼有國家社會的聲望、卻為了華岡把所有身段放下、做所有對華岡有意義的事情!

曹奮平學長說,自己當了六年系主任和碩士班所長,盡量發揚盧老師的精神,每一年辦系展,而且是全省巡迴的系展。告訴老師同學,如果我們不發奮圖強,我們在外面的展覽就放兩張白紙,大家一起丟臉。而且每一年系展一定有一份系刊,讓同學拿去申請外國學校方便很多,碩士班研究所學報也請創辦人題字。心裡很清楚知道創辦人當年每一個系的名字都是有目標理想,雖然很多人笑他哪來的家政系哪來的戲劇系,包括我們的建築及都市設計系,當然這受盧老師的影響也很大,當時,教育部曾找了六個有建築系的學校,叫我們文化把系名改了。曾經就和其他五個學校以及教育部報告,建築沒有都市設計 都市計畫就沒有真正的建築,因為建築只是一個點,都市計畫和都市設計才是建築可長可久的更大層面。所以教育部不再叫我們改名。

曹奮平學長說,自己回華岡,除了感謝創辦人,也是回報盧老師。感動於創辦人的了不起,創辦人用真的愛來對你,真的信任你,這種愛和信任的關係,應該是我們華岡永遠不變的一種價值。

曹奮平學長希望藉這機會建議,這些愛是所有校友的心裡感覺,身為校友,對學校有一個建議:校友們都越來越年長也老了,落葉想要歸根,我希望華岡的每一個科系都有札實的根,校友只要有這個根在,幾乎每天都想回來;假如這個根沒有,譬如說建築系若不知道盧老師的精神創辦人的精神,這樣的話校友很難認同就不想回來。自己跟隨創辦人和盧老師這條路走,不追求錢但把專業做好,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成就當然是比不上創辦人和盧老師的千萬分之一不到,但作為校友做為他們的學生,這份敬愛的心是永遠不會抹滅的。

點閱人次: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