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新聞系邀請媒觀基金會鄭瑞城董事長蒞臨演講談「你看的新聞是真的嗎?」
文/李渼詩     【2014/5/1】友善列印
「媒體是舞台,人人都是傳播者!」新聞系於4月29日邀請媒觀基金會董事長鄭瑞城和同學分享,從大學轉系念新聞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鄭瑞城董事長說,自己從擁有滿腔熱血想把社會真相報導給社會大眾知道,轉變成捍衛媒體尊嚴與地位,起身帶頭救自己的媒體。

新聞系邀請三位傳播界學者前來演講「你看的新聞是真的嗎?」目前擔任媒觀基金會董事長,曾擔任過教育部長與政大校長的鄭瑞城教授,是台灣重要的傳播教育者,擔任媒觀公共事務長的林福岳老師為本校大傳系副教授,師範大學大傳所的王維菁副教授則主導「新聞正確性教室」對媒體企業做分析。看似沉悶的學術內容,經過三位學者幽默開場,讓同學在台灣三大害、進擊巨人和鍵盤調查員的笑聲中進入如何拯救台灣媒體的正題。

鄭瑞城老師說,「基本觀念是非常重要的。」他提到,做新聞報導必須挖掘事實與真相,並且把持公正與平衡。媒體之所以亂,很大的原因是無法切題,搞不清楚什麼才是新聞。從前報人辦報還有自知,但台灣媒體企業化後,市場取向導致媒體必須擁有意識型態來討好部分閱聽人才能生存。90年代新科技發展,資訊的交流和取得變得越來越容易,反倒使資訊的正確性下降,也是該反思的地方。

林福岳教授則表示,「媒體監督政府的同時,誰又來監督媒體呢?」,台灣媒體重商業利益、輕社會責任的模式必須顛倒過來,媒體得先把服務做好才讓媒體賺一點點錢。林福岳教授邀請在場聽眾成為草根觀察團與媒觀合作,草根觀察團是由公民志工所組成,在網路上看完各家媒體新聞節目後,填寫問卷替其內容打分並給予評價,藉由長期常態的監督,讓媒體企業感受到公民隨時都在注視的壓力。

王維菁教授講解幾個月來發生新聞不正確的案例,並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公民不在乎,會讓媒體以為犯錯不用付任何代價。」公信力是媒體重要資產,王維菁副教授對台灣媒體的未來抱持樂觀,當公民重拾監督責任、替媒體把關,記者面對公眾的壓力也跟著增加,犯錯將隨之減少。

點閱人次: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