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中國文學系施順生副教授 榮獲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
文/蔡詠翔 曾小禎     【2016/2/16】友善列印
文學院中國文學系施順生副教授為配合通識課程大一國文、中國文學導讀這兩科目、撰寫相關論文包括從詩歌的可唱性論新詩和流行歌曲的發展及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技巧之探討、借重「字形筆畫色彩分析法」 以利於現代漢字教學、台灣敬字惜紙文化之探討,透過古典文學「活化」,提供學生不同角度的文學視野,榮獲今年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將於3月1日54周年校慶典禮接受頒獎。

施順生教授表示,大一國文、中國文學導讀這兩科目都是被同學認為是「與高中一樣」 的「無聊」又「營養」的科目,積極破除舊有迷失和困難點,施順生副教授的教學即結合上列三項理念,分析成古典文學的現代化、中西藝術比較分析、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深入淺出的論述、實用的「學期報告格式及撰寫方法介紹」、現場操作教學、網路及資料庫的運用,讓學生自然愛上中國文學之美。

對於古代詩、詞、故事、小說、戲曲方面,除了藝術賞析外、施順生教授更給同學新思維: 將古典文學現代化改編、改寫,詩詞重新編曲、與流行歌曲融合,故事小說戲曲重新編寫成卡通劇本、電影。才能被現代人所運用,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如此才能將古典文學「活化」,再創生命的第二春。

施順生副教授提到,開學之後利用時間向大一新生講述實用的「學期報告格式及撰寫方法介紹」。內容包括:封面格式、目次、第一章緒論要寫些什麼?最後一章結論要寫些什麼?什麼是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現況?「引用」 和「抄襲」的差別是什麼?「抄襲」 的下場立引文的五項格式是什麼?怎樣製作「隨頁注」?「 隨頁注」的引書、引期刊、引網路文章的各種注解內容是什麼?書籍的新舊版本有那些重大差異?期刊的「卷期」有表示的方式?參考書目的內容和排列方式是什麼?心得要寫些什麼?

施順生副教授整體的通識教育的理念具備和足以培養藝術品味與人文涵養;視野與多元文化;創新思維與科技運用。

在藝術品味與人文涵養:透過文學作品的賞析,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品味與人文涵養。而國際視野與多元文化,施順生教授將「中國戲曲」與「西方歌劇」、「歌舞劇」 相比較,播放精選段落,可分析中、西戲劇的異同,增進同學的國際視野和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在創新思維與科技運用融入於古代詩、詞、故事、小說、戲曲方面除了藝術賞析外,更給同學新思维。

施順生副教授之教學目標主要在於藉由對中國文字形音義的掌握、中國文學作品的賞析,提升中文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愛上文學之理念。

點閱人次: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