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張鏡湖董事長主談「中國的經濟發展」 李校長介紹張董事長簡歷
文/李渼詩  攝影/戴見安   【2017/5/15】友善列印
通識教育中心邀請,本校張鏡湖董事長主談「中國的經濟發展」15日在體育館八樓柏英廳正式舉行。現場來了許多特約榮譽教授,群賢畢至,李天任校長說,張董事長做學問的態度積極認真,心中擁有屬於自己的兩岸知識地圖,甚至閱覽全球各大重要經濟期刊,很高興邀請董事長分享中國的經濟發展現況。

李校長提到,張鏡湖董事長畢業於浙江大學史地系地理組學士、美國克拉克大學地理學博士,1953年即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微氣候研究所研究員,1954年轉赴美國哈佛大學藍山氣象研究所,負責全球土壤溫度變化與分佈之收集研究計畫,完成《Ground Temperature》報告,由哈佛出版社出版。1958年參加威斯康辛大學所作美國最早太空氣象觀察儀器之研究。1959年獲夏威夷大學聘為副教授,同年獲美國地理學會期刊之聘,擔任編輯委員。

張董事長1999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為我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學者。2001年出版《世界的資源與環境》一書,為資源開發、管理、環保人員、政府幹部、及大專院校相關系所之重要參考讀物。2002年獲頒韓國「金大中大統領」獎;2003年獲美國創價大學「最高榮譽獎」;2007年5月起與日本創價學會池田大作會長進行對話,於2010年出版對話錄《教育與文化的王道》一書。至今共獲得美國克拉克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烏克蘭基輔大學、韓國慶熙大學、安東大學、湖南大學、日本創價大學、國士館大學等八所世界知名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蜚聲國際。

張董事長分享中國人口發展動態。他提到,1949年共產黨執政時,當時人口還維持個位數成長,卻在共產黨毛澤東鼓勵生育政策下,無視大陸學者因大陸資源匱乏不建議鼓勵生育建議下,使大陸至1975年改革開放後快速增加到世界百分之二十,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國,雖有實施節育一胎化政策,但仍是人口僅次於印度的國家,目前大陸已為高人口成長而困擾。

張董事長說,人口增加,糧食不足,大陸積極爭取農業的改良與育種,增加糧食量,根據近幾年的統計,到2012年時,兩年稻米產量已佔世界29.3%,小麥佔17.7%,都是世界第一,總之,中國改革頭一步就是解決糧食困境,透過各種現代化科技方式增加糧食產量。

在森林上,中國大陸雖比不上其他各國,張董事長說,中國的樹種不好,同樣一棵樹,一年生長可以造紙量少,但近幾年來,政府相當保護樹種,利用改良或育種方式,兼顧森林永續與產量,也增加造紙量,提供使用。

十九世紀到八十年代挪威曾成功培育某一種魚養殖試驗,中國大陸當時曾派專家去學習後,中國在青島成立研究所,專門培育養殖漁產,產量很多魚類,成功增加糧食,直至今天從長江到山東,一直到浙江沿海一帶,產量相當大,有助增加大陸漁獲量。此外,中國遠洋漁產則與科技進步有相當大關係,政府大力扶植科技產業,帶動遠洋科技,直接有助增加漁產量。

此外,張董事長提到,近幾年中國人的國民生產毛額,已由1978年的每人381人民幣,增至2012年每人38420人民幣,增加超過百餘倍,透過農林漁牧與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代表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在跨步成長,我們政府應該努力正視這樣局面。

點閱人次: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