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戲劇系校友王小棣導演:大學生就該有快樂放鬆的大學時光 勇敢去做想做的事
文/李渼詩  攝影/李渼詩   【2017/5/22】友善列印
華岡校友講堂5月20日邀請知名導演,也是戲劇系校友王小棣回母校演講。王小棣建議,大學生就應該有個快樂放鬆的大學時光,最好選擇你愛讀的科系,然後可以做你想要的工作。


王小棣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留學美國主修劇場與電影,回國後,開始參與電影與電視戲劇的編導與製作,擅長台灣小人物與社會寫實的戲劇路線,屢次獲金鐘獎得最佳製作,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的肯定。

她回憶,「我是壞學生,能考上文化大學,在父母朋友的眼光裡盡是懷疑,我在這裡遇到的朋友與師長,影響深遠,當年中國文化大學還只是文化學院,每次上學最苦就是搭校車,都得靠較壯的男同學拉著皮帶硬撐擠上校車,或者是爬窗戶擠進校車,這些都是現在文化學生難以想像的吧!」

王小棣說,還記得那時在大仁館前等車,可能是食品這類科系的機器吧,把像座大型甜甜圈的機器卡在停校車處,撲鼻的香氣與公車的味道夾雜著,至今仍沒忘,反而隨著時間越久,沉澱記憶越深。」

王小棣說,從來就不知道有戲劇這個系,也沒有人相信她會考上大學,甚至還留學讀戲劇碩士。她從小就不喜歡讀書,一路被貼著「壞學生」的標籤,一直到高三就讀的教會學校有一位外籍老師告訴她:「你可以讀戲劇耶!」她才發憤圖強考上文大戲劇系。這種「壞學生」其實到了大學還是一樣「壞」。

從旁觀的社會紀錄導演到社會參與,成為台灣社會運動的指標性人物,從反核到太陽花學運,或者同性婚姻,王小棣說,台灣最苦的是做事都會被貼標籤,好像從自己小時候就是這樣,不喜歡讀書的人是壞小孩,長大參與特殊運動被列為反動份子,甚至不站政治邊也易被涉入,簡單在臉書或社群發表意見,更易被掛上標籤,但人生總要喜歡的方向,她不在乎,更不需要太過關注。

她提到,台灣年輕人很有勇氣,要給他們的舞台,是不要被貼標籤的舞台,不要有太多的限制,有框架可以打破,有困難可以解決,這是台灣年輕人的本錢與本事,台灣很有機會的,因為創意與努力都是台灣人最值錢的。

新聞影音:

點閱人次: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