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校園新聞
僑務委員會106年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輔導人員 四所承辦資深高校分享海青班經驗
文/李渼詩     【2017/11/30】友善列印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於11月27日在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國際會議廳,舉辦106年度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輔導人員工作坊,全國20校約40人參與今年工作坊,同時邀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勞動部勞動力發展屬、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等部會代表與會。僑務委員會僑生處莊處長瓊枝致詞提到,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歷史悠久,參與的學校越來越多,由早期的個位數,發展至今已有20餘校共襄盛舉,近年來更因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擴大海青班辦理,降低學校開班門檻,達到海青班遍地開花的聲況,由於新加入的學校眾多,許多學校對於海青班繁雜業務不慎了解,所以特舉辦工作坊,提供辦理海青班的資深學校,經由工作坊達到經驗傳承的效果。


106年度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輔導人員工作坊共分上午、下午兩場,上午場由僑生處青年研習科陳科長柏琴主講,陳科長提到,僑委會除了提供各校海青班學生,每名補助學費新臺幣一萬元,並也辦理三節加菜金、自強活動補助、學行優良獎學金等獎補助辦法,海青班相關業務報表的提交時程,整體海青班的營運現況,以及最重要的海外青年創業貸款。

此外,今年也邀請四所大學資深海青班輔導人員主講,首先由銘傳大學的許主任淑妮主講海青班招生經驗分享,藉由照片與生動的解說,帶起現場熱烈的討論氣氛,許主任提到,海青班招生宣傳活動,行程緊湊,舟車勞頓,因此盡可能將平時用的一些常備藥帶在身上,以利不時之需,另外各種道具的利用也有助益,例如:隨身麥克風的使用,成果照片…等。

中國文化大學由林建廷總監分享學生學習輔導的經驗分享,林總監開始即表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是海青班最重要的輔導工作,藉由國際或是國內甚至校際的比賽,讓學生展現平日學校長學習及練習的成果,輔導考取專業證照更是其基本功,透過校外移地教學與校內實務實習,搭配優秀的業界教師與高比例的實務操作課程,達到就業市場的標準。

靜宜大學的林智健主任,分享學生生活輔導的經驗分享,林主任藉由食、衣、住、行、育、樂等六面向導入,著重在樂的主題上,林主任提到,學生由招生後緊接著進入到學校,而學生在學時所面臨的問題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學習上的問題,以及心理上的問題,例如:學生如出現出席狀況不佳,即是一個學習上問題的重要徵兆,學校輔導人員可以透過了解問題的背景,可能學生覺得課程設計未符期望,輔導人員可以與任課老師協商,給予所需的協助。或是發現學生人際關係互動不佳,可以透過了解是否因適應不良造成,可定期舉辦聯合班會,宣導學校住宿教育的重要規定,或是不定時,與學生舉行午餐餐敘,實地了解學生的身心狀況。

逢甲大學的鄧永宜老師針對升學與就業輔導經驗分享。鄧老師提到,海青班是由技術訓練為其基礎的訓練班,因此早年辦理海青班修迄後升學的比例不高,近年來台灣各大專院校,升學管道暢通,因此有不少的海青班學生,選擇繼續申請大學就讀,並以海青班結業後所領之學分證明,抵免大學部相關學分,逢甲大學並不定期協同該校招生單位,宣導校內或校外的升學管道。就業主題部分,鄧老師提到,逢甲大學辦理海青班歷史悠久,其早期畢業學長姐多在社會上有所成就,因此校內在學期間的學弟妹,很多都是直接被海外的學長姐直接安排就業,並因逢甲大學的地利之便,身處台灣最有原創性的逢甲夜市旁,提供許多在學期間學生打工的好去處,這些學生畢業後便將在台灣所學的相關工作技術,甚至整套的生財設備直接輸出回國,直接創業。

點閱人次: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