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推動文史哲學轉型 設計專屬外籍學生的《校園華語》教材 獲華測會認證之教材 | |||
|
|||
|
|||
該教材由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華語碩士班學位學程、華語中心、遠距中心和資訊處等多個單位的教師聯合編纂,有效幫助國際學生掌握在台灣校園生活中必需的華語技能。 《校園華語》教材分為兩冊,等級為TBCL 1-3入門基礎級,相當於TOCFL A2基礎級。教材內容針對在台灣大專院校就學者的校園生活需求,涵蓋了食衣住行等各方面。全書共20課,涵蓋十大類別:個人資訊、飲食生活、醫療安全、休閒娛樂、台灣夜市、節慶與生日、打工應對、電腦應用、金融服務以及考試讀書。這些內容不僅實用,還富有台灣地方特色,能幫助學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並掌握現代學生間的熱門話題。 除了傳統的課本內容,《校園華語》還搭配影音教材。每一課有15集,共計300集的數位內容,包括課文領讀、教師講授對話、生詞、語法內容及由學生主演的情境對話,展示生活中的對話應用,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華測會(Steering Committee for the Test of Proficiency-Huayu, SC-TOP)是由中華民國(台灣)政府設立的專門機構,負責推動與管理華語文能力測驗(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CFL)。華測會的成立旨在推廣華語學習,評估非母語者的華語能力,並促進華語教育的國際化。 文學院中文系主任賴昇宏指出,中國文化大學的華語教材《校園華語》集合了中國文學系、華語碩士班學位學程、華語中心、資訊處、美術系等多個單位教師的共同合作,歷時一年編纂而成。 他提到,教材部分主要由中文系楊芮芳老師、鄭春子老師、黃瓊慧老師及洪文郎老師四位老師編寫,美術系劉冠辰老師團隊負責美編。最辛苦的是300集的數位華語影片製作,老師們先依據課文內容每一課編寫15集腳本大綱,中文系辦公室更臨時搭建攝影棚,中文系及華語所老師們親自粉墨登場,俊男美女學生群動起來,師生共同構思情境單元的對話內容,更組建一支近20人的後製團隊,連接剪輯、字幕、翻譯等一條龍生產線,並邀集越南學生團隊以校對越南語字幕。《校園華語》教材的完成,也展現文化大學跨領域學習的成果,這一年非常辛苦,但獲得華測會的肯定,就是對中文系師生團隊最大的鼓勵。 文化大學中文系乃至文學院,面對少子女化與AI科技浪潮的教育環境,以跨領域及接軌國際需求等不同面向尋求轉變契機。《校園華語》教材是中文系走出文藝象牙塔的第一步,並已將AI納入課程規劃,運用AI人工智慧進行文本分析、輔助文學創作。活用科技工具、成就文藝創作將會是文化大學中文系持續的目標。 |